Meta擴大測試Facebook等平臺的社羣備註功能 所有用戶都能參與評分
今年上半年宣佈推出名爲「社羣備註」 (Community Notes)機制替代第三方事實查覈之後,Meta資安長Guy Rosen稍早表示開始讓所有用戶加入測試,可針對現有備註內容進行評分,更可針對貼文提供補充備註,藉此營造更接近「社羣共同維護資訊健康」的理想。
在目前測試中,即便不是已通過資格審覈、具備撰寫權限的備註作者,用戶依然能針對所看到的備註給予「贊」或「倒贊」,用以表達這則備註是否有幫助。不過,目前在Facebook等平臺上的社羣備註功能,依然僅限美國境內測試。
Meta希望透過線上社羣回饋機制,提升備註的公信力與實用性。另一方面,使用者還可以主動針對某些內容提出備註需求,若認爲貼文存在誤導、缺乏背景資訊,或是需要補充脈絡,就能送出請求,讓撰寫者後續提供合適的補充說明。
除了互動機制升級,Meta也同步測試通知系統,當用戶曾對某篇後來被備註的貼文按贊、留言或分享,平臺將發送提醒,提示該貼文有了新的社羣補充備註。這個設計延續了Meta過去對事實查覈結果的通知做法,讓使用者更快掌握哪些資訊可能存在爭議或需要再確認。
目前,參與計劃的備註撰寫者已經超過7萬名,總計完成超過1.5萬則備註,但目前公開發表的備註僅約6%,顯示Meta仍維持相當嚴格的品質控管,同時也代表此計劃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內容數量與覆蓋率仍有待成長。
Meta的做法,在設計理念上與「X」的社羣備註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也引發外界討論,亦即在取消傳統事實查覈後,是否會影響平臺對錯假訊息的應對效率?畢竟先前多份研究已指出,「X」的社羣備註雖然強調言論自由,但在抑制假訊息傳播方面的成效依然有限。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Meta的作法意味着其正在嘗試讓平臺治理更透明、更開放,並且鼓勵用戶共同參與資訊事實的澄清與補充。這對品牌、媒體和一般使用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更公平的機制,讓不同觀點都有機會被呈現,而不僅仰賴官方或第三方查覈單位的單一視角。
隨着更多社羣平臺嘗試以開放式協作取代中心化審查,未來資訊的可信度或許不再只是由官方認證決定,而是來自更多人蔘與的共識結果。Meta此次擴大社羣備註測試,正好成爲觀察這一趨勢的重要案例,至於這能否真正平衡言論自由與錯假訊息防治,還需要時間檢驗。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