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蘋果發佈會或將於下月召開,看好AI應用端建議關注果鏈、META鏈 | 投研報告

天風證券近日發佈消費電子行業研究週報:Meta Connect將於2025年9月舉辦,公司預計將推千元級帶屏眼鏡Celeste及多款新品,開放Horizon OS系統,構建AR硬件過渡+交互革新+元宇宙生態降本戰略,新品AI眼鏡有望超預期,看好端測AI及meta產業鏈。

以下爲研究報告摘要:

AI端側:Meta Connect將於2025年9月舉辦,公司預計將推千元級帶屏眼鏡Celeste及多款新品,開放Horizon OS系統,構建AR硬件過渡+交互革新+元宇宙生態降本戰略,新品AI眼鏡有望超預期,看好端測AI及meta產業鏈。核心硬件看點包括(1)定位高端、售價千元級的單眼帶屏智能眼鏡Meta Celeste(代號Hypernova),Meta Celeste還有一款配套的腕帶控制器,代號爲"Ceres",可實現設備間交互。(2)Ray-Ban Meta第三代產品推出近視鏡架和飛行員墨鏡款;(3)更專業的運動AI眼鏡Oakley Meta Sphaera;與Prada的聯名則聚焦高奢市場。此外,臺媒爆料Meta正與國內代工廠商華勤合作,計劃開發搭載攝像頭的智能手錶,相應手錶據稱可以與Quest等XR頭顯及後續Meta AR眼鏡聯動使用,進一步擴展Meta的“元宇宙”願景。軟件層面看點包括(1)Meta爲其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桌面編輯器發佈了新的生成式AI功能,包括“創作者助手”和“風格參考”;(2)Meta宣佈將其Quest軟件平臺更名爲Meta Horizon OS,旨在爲開發者打造一個更開放的生態系統;(3)Meta或準備最終推出其長期研發的CodecAvatars技術。該技術旨在提供社交臨場感。總體來看,Meta首先在硬件上用Celeste(帶屏AI眼鏡)過渡真AR眼鏡,規避Orion因材料成本超萬美元的量產困境;其次則是交互革命:以肌電腕帶取代手柄,解決AR場景操控痛點,建立技術壁壘;最後是生態開發降門檻:通過更開放和更先進的元宇宙開發軟件,將元宇宙創作成本進一步降低。

AI端側:蘋果公司正處於門店製造用機械臂、家庭安防系統、對話型新Siri、追蹤用戶虛擬伴侶機器人及智能攝像頭的研發階段,加碼佈局端側AI。蘋果公司正研發用於門店和製造業的大型機械臂,籌備家庭安全生態系統及類亞馬遜風格的攝像頭。另外,蘋果公司正研發具備對話功能的全新版本Siri。據悉,蘋果人工智能戰略的核心硬件是一款定位爲“虛擬伴侶”的桌面機器人,外觀類似於“安裝在可移動機械臂上的iPad”,可以旋轉以追蹤在房間裡的用戶。除了桌面機器人外,蘋果也在開發代號爲J450的家用安防攝像頭,支持面部識別和自動化執行任務。232關稅蘋果或被豁免,看好其新品創新週期及國內供應鏈的成本、效率優勢。美東時間8月6日,蘋果公司宣佈,將向美國新增1000億美元投資承諾,併發布全新美國製造計劃(AMP),蘋果股價大漲5.09%,創下自5月12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蘋果業績大超預期,服務業務持續發力,國補促進中國市場回暖。蘋果公司2025財年第三財季,收入達940億美元同比增10%,iPhone、Mac和服務業務營收雙位數增長,實現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強勁的季度營收增長。國補助力蘋果中國區業務回暖,帶動整體營收攀升。第三財季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總營收爲153.7億美元,同比增長4%,扭轉了過去兩個季度分別下滑2%和11%的趨勢。

AI雲側:騰訊AI賦能業績增長,英偉達芯片Rubin研發順利。騰訊財務資源充足,集團各項業務實現協同增長,核心財務指標均保持雙位數提升,彰顯出強勁的發展韌性與技術驅動力。從上半年整體來看,集團總收入達3645億元,同比增長14%。騰訊2025年Q2AI技術賦能微信、遊戲及廣告業務,推動用戶增長與收入顯著提升。騰訊AI基礎研究突破推動混元3D模型領先行業,賦能產業數字化。英偉達發聲明強調Rubin研發項目進展順利。據《巴倫週刊》等網站報道,英偉達在一份聲明中否認其下一代"Rubin"架構TensorCore AI GPU出現延遲,表示"Rubin"GPU項目進展順利。按照英偉達的路線圖,Rubin仍計劃於2026年面市,其升級版Rubin Ultra則將於2027年推出。PCB:CoWoP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特性撬動高端PCB需求,助力產業鏈快速響應AI設備放量。據預計,CoWoP用大尺寸PCB面板替代了單價高昂的ABF基板,整體可以使得成本降低30%-50%,並且利用成熟的PCB產線可以縮短交付週期。而且,PCB擴產週期僅需6-12個月,可快速響應AI算力設備激增需求。CoWoP對PCB技術提出更高要求,良率與工藝門檻挑戰顯著,短期替代路徑仍具不確定性。CoWoP相較CoWoS具有主板技術門坎大幅提高;返修與良率壓力劇增;系統協同設計更復雜,增加開發成本;技術轉移成本高等挑戰。

面板行業需求放緩,7月價格價格小幅下修,8月價格企穩,龍頭公司表現出較強韌性:TrendForce預計7月電視面板需求放緩,32吋、43吋價格下跌1美元,50吋、55吋、65吋、75吋下跌2美元,8月份企穩,32吋、43吋與50吋將率先轉持平,55吋、65吋與75吋預估下跌1美元,跌幅也稍有收斂;顯示器面板需求進入Q3後放緩,Open Cell及模組價格全面持平;筆電面板需求轉樂觀但價格持平,後續走勢取決於品牌與面板廠議價。25年Q1京東方摺疊屏供應超三星顯示成第一,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務上半年預報亮眼:25Q1京東方在iPhone OLED面板供應商排名前列,同時在摺疊OLED屏幕領域,京東方已超過三星顯示,成爲行業第一。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務上半年淨利潤超46億元(同比+70%),大尺寸領域受益供給優化及高端化趨勢盈利增強,中尺寸t9產能爬坡帶動IT產品增長,小尺寸OLED高端化戰略成效顯著,且完成t11併入及華星光電股權收購;其他業務穩健,公司整體營收同比增長3%-1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1%-101%。

建議關注:消費電子零組件&組裝:工業富聯、藍思科技、鵬鼎控股、立訊精密、聞泰科技、領益智造、博碩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東山精密、欣旺達(與電新組聯合覆蓋)、環旭電子、比亞迪電子(港股);

消費電子材料:創新新材(與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華科技;

連接器及線束廠商:鼎通科技、立訊精密、華豐科技、中航光電(與軍工組聯合覆蓋)、博威合金;線束:沃爾核材、新亞電子、兆龍互連、金信諾、電連技術;

被動元件:潔美科技、國瓷材料;MLCC: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達利凱普;電感:順絡電子、麥捷科技、鉑科新材(金屬材料組覆蓋);晶振:泰晶科技、惠倫晶體;

面板:京東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馬A、聯得裝備(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測電子、奧來德(與機械、化工聯合覆蓋)、鼎龍股份(與基礎化工組聯合覆蓋)、萊特光電(化工組覆蓋)、清溢光電、菲利華、深科達、頎中科技、匯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鈺、韋爾股份、中穎電子、易天股份;

CCL&銅箔&PCB:勝宏科技、鵬鼎控股、滬電股份、生益電子、南亞新材、深南電路、建滔積層板、生益科技、金安國紀、華正新材、方邦股份、深南電路、興森科技、景旺電子;

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科瑞技術、智立方、思林傑、大族激光、賽騰股份、傑普特、華興源創、博傑股份、凌雲光、精測電子;

品牌消費電子:傳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創新(與家電組聯合覆蓋)、小米集團(港股)(與海外、汽車聯合覆蓋);摺疊屏產業鏈: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精研科技、統聯精密、科森股份、凱盛科技(與建築建材組聯合覆蓋)、長信科技、長陽科技、匯頂科技。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風險;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風險。(天風證券 潘暕,許俊峰,包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