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難尋 陸靠提振內需撐經濟

國際合作空間日益狹窄背景下,大陸可能得進一步依賴內需市場,維持經濟增長與穩定。圖爲大陸山東省煙臺市碼頭等待裝運的新車的鳥瞰圖。(美聯社)

面對美國關稅措施節節升高情勢,英國《衛報》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展開外交魅力攻勢,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對抗保護主義浪潮。但在國際合作空間日益狹窄背景下,習近平恐別無選擇,只能進一步依賴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維持經濟增長與穩定。

美方對大陸的實質關稅已攀升至平均65%,大幅削弱大陸商品在美市場競爭力。陸方宣佈10日起對美國產品課徵34%關稅做爲迴應,令全球金融市場一度震盪。同時,大陸積極展開外交行動,例如習近平1日致電印度慶祝建交75週年,呼籲中印成爲互利夥伴,實現「龍象共舞」,但印方迴應平淡,引發外界對雙邊合作前景的疑慮。

文中稱,大陸積極將出口目的地從美國轉移至其他市場,而目前大陸對歐盟出口總額達5800億美元,已高於對美出口的4389億美元。大衆擔憂大陸可能採取傾銷或補助扶植國內企業,也擔心美國在開發中國家失勢將重塑全球貿易結構,惠及大陸等威權政體。歐洲多國近期亦加強對華防禦措施,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比亞迪等陸企依然有意在歐洲市場擴張。

在全球貿易重整背景下,英國經濟學家歐尼爾指出,川普「神風特攻隊式關稅」迫使他國與中國大陸尋求新的貿易合作,呼籲G7與中印共同推進貿易自由化對話。英國商務大臣雷諾茲亦表態,英中關係雖已無法重返卡麥隆任內的黃金時代,但拒絕與中國大陸來往無益任何一方。

文中並稱,隨着貿易對抗持續升溫,美中重修舊好的可能性漸減,因爲北京的壓力不僅來自外部,也來自維持國內經濟增長的需求。「龍洲經訊」顧問公司研究副總監貝多爾稱,大陸對美出口僅佔GDP約2%,但若全球經濟因關稅衰退,大陸只能全面依賴內需撐起經濟,短期內必將擴大財政刺激,以支撐國內消費與投資。

川普雖聲稱關稅可爲未來減稅提供財源,亦不排除以協議手段取消部分稅項,但目前未見雙方重啓談判的具體跡象。貝多爾指出,美對陸方壓力已獲得兩黨共識,尤其會持續對電動車與高科技產業打擊,恐將更壓縮陸企對外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