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戰斧」飛彈庫存少 上手難度高

華盛頓郵報十七日報導,烏軍正逐漸注重用遠程飛彈和無人機深入攻擊俄羅斯境內,目前首要目標是俄國能源基礎設施,美製「戰斧」飛彈將對此有所助益。

烏克蘭曾用美製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摧毀俄軍指揮中心和部隊陣地,戰斧射程更數倍ATACMS。

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坎西恩說,即使川普同意援烏戰斧和「泰風」(又譯堤豐)飛彈系統,烏克蘭可能仍需一、兩個月才能學會如何操作。另外,戰斧需仰賴美國的導航系統導引,以及目標位置、如何躲避敵方雷達等情報,也代表美國掌控烏克蘭發動攻擊的最終否決權,或決定烏克蘭能攻擊俄國哪些目標。

就算川普「開綠燈」,其他變數也可能限制援烏的戰斧數量。坎西恩指出,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美國共製造九千枚戰斧,其中逾二三○○枚已用於作戰,數千枚則已部署或退役。

在最近攻擊伊朗核設施和葉門武裝團體青年運動目標等一連串行動後,估計美軍的戰斧庫存剩約四千枚。

美國軍方認爲,戰斧是因應印太潛在威脅的關鍵武器,故五角大廈次長柯伯吉就公開質疑援烏戰斧的必要性,直言應更重視拿來嚇阻中國大陸。

一位匿名歐洲國家外交官說,美俄談判時,若川普同意交付戰斧給烏克蘭,將發出重大政治信號,對烏軍也有所幫助,但並不會扭轉俄烏戰爭的局勢。

一位北約(NATO)國家高官則說,在軍事上帶來的實際影響,將取決基輔獲得多少枚戰斧和烏軍如何運用,它們可強化烏軍火力。不過坎西恩相信,一旦基輔拿到數百枚戰斧,並全部鎖定俄國能源設施,就足以迫使莫斯科坐下來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