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華外交機構要有"大動作"?

(原標題:美駐華外交機構要有"大動作"?)

► 文 觀察者網 劉程輝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2月2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披露,美國將裁減數百名駐華外交官,駐華外交機構規模將縮減最多10%,這一“重大”裁員預計將影響美國籍和當地僱員,是特朗普政府全面改革全球外交機構行動的一部分。

《南華早報》獲悉,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工作的美國外交官以及當地僱員最早可能在週五(21日)接到通知,這將是史無前例的一輪裁員。

兩名瞭解此事的消息人士稱,此次裁員將影響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駐廣州、上海、瀋陽和武漢的領事館,以及駐香港的領事館。

目前尚不清楚受影響的人員中是否有人會被重新分配到外交部門的其他崗位,但預計會有人員被解僱。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此次裁員“規模很大”,可能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駐華外交團隊的首次重大裁員。

美國駐香港領事館

另一名消息人士稱,美國國務院上週下達了裁員指令。他還補充說,受影響的僱員可能會在本週末前收到通知,告知他們離職補償方案的細節以及最後工作日。

消息人士表示,此次裁員是白宮全面改革美國全球外交機構努力的一部分,預計各外交機構將把美國籍和當地僱員人數削減約10%。

此舉正值美國聯邦政府大幅削減開支之際,已有數千名僱員被解僱。特朗普上週發佈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國務卿魯比奧改革外交部門,以確保其外交政策議程得到“忠實有效的實施”。

美國國務院表示,該機構正“全面遵守”特朗普的“勞動力優化議程”。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局的60名合同工近幾周已被解僱,其他部門也面臨着進一步裁員的威脅。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女發言人稱:“國務院將繼續評估我們在全球的佈局,以確保我們能以最佳狀態代表美國人民應對現代挑戰。通常來講,我們不對內部人事問題發表評論。”

特朗普已挑選前共和黨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擔任下一任美國駐華大使,這一任命仍需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批准,預計將獲得通過。

與前任伯恩斯不同,珀杜是一位有在亞洲工作經驗的商人。特朗普在公佈提名任命的聲明中曾稱,珀杜將實施他本人維護地區和平的戰略,並在與中國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上個月,此前任拜登政府的美國總統特別助理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出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副館長。

延伸閱讀:

小特朗普:必須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但要避免戳到龍眼睛

據港媒《南華早報》19日報道,爲力挺五角大樓“三號人物”的提名人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特朗普週二發文,將科爾比盛讚爲其父親所主張的“美國優先”政策最爲忠誠的擁躉之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特朗普

報道稱,科爾比去年被特朗普提名爲負責政策事務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但由於這名長期對華鷹派人士在對外政策上主張美國減少在中東地區的參與,以保存實力集中力量對抗中國及其在亞洲的影響力,這一觀點在美國共和黨內部引發分歧,也給他獲得提名確認蒙上了陰影。

在爲美國保守派新聞媒體“人類事件”(Human Events)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小特朗普敦促共和黨議員支持科爾比。他吹捧稱,和特朗普與美副總統萬斯的一樣,科爾比是一名“現實主義者”,已經深刻認識到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獨一無二的強大”。

在描述科爾比的對華政策時,他寫道,“科爾比認爲,由於拜登的漠視和浪費,美國的軍事力量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必須集中精力對付中國。但與此同時,他支持我的父親以開放的態度與中方進行談判,避免不必要地戳到龍的眼睛(激怒對方)(avoiding poking the dragon in the eye )。”

這種“既要威懾又要合作”的矛盾做法,被小特朗普荒謬地解讀爲科爾比“不受制於外交政策意識形態”,專注於服務“美國優先”政策。他還美化稱,科爾比如此行事,是出於對“如何與中國實現力量平衡從而避免戰爭,讓美國人民從中獲取最大利益”的考量。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2月19日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就美國總統之子小特朗普的涉華言論進行提問:小特朗普援引五角大樓官員提名人的話表示,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軍事重點放在中國,但與此同時,美國民衆將從避免與中國開戰的這種力量平衡中獲益最多。外交部對小特朗普的言論有何評論?

郭嘉昆表示,關於中美關係,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願意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同美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的關切,同時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右)  視頻截圖

綜合《國會山報》等美媒報道,在特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科爾比就曾供職於美國國防部,並主導發佈了特朗普2018年《國防戰略》的報告,將國防部重心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尤其針對中國。

在《華爾街日報》去年9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科爾比曾宣稱,臺海“本身對美國而言並不重要”,只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在於防止中國在亞洲“稱霸”,而臺海問題對實現這一目標有着重要作用罷了。

離開政府部門後,科爾比與聯同他人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爲“馬拉松計劃”的國防智庫,主張重新調配美國的資源,以應對美中競爭。根據智庫官網介紹,科爾比認爲,“美國已進入大國對抗時代,但尚未做好充分準備”。

此外,科爾比對北約和美國向歐洲提供安全保障持懷疑態度,主張與烏克蘭保持距離,親近俄羅斯。

在小特朗普這篇“站臺文”中,他肉麻且浮誇地寫道,在他父親多年來爲恢復“美國優先”政策的“孤軍奮戰”中,沒有人比科爾比更適合來協助特朗普實施其政策構想。

小特朗普聲稱,科爾比是被“MAGA世界”敵友雙方都認可的“美國優先”政策思想家,他更關心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或在中東傳播‘民主’等抽象概念”。

但據“政客新聞網”報道,科爾比關於“讓伊朗擁有核武器不是美國的紅線”,以及減少美國在中東地區參與的觀點,在共和黨人中引發分歧。共和黨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威克(Roger Wicker)稱,“一些參議員”對科爾比的部分觀點表示擔憂。

福克斯新聞網稱,科爾比的提名確認主要受到了同爲共和黨人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委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的反對。就是那個曾因胡攪蠻纏盤問TikTok首席執行官國籍問題而“蠢上熱搜”的魔怔反華議員。

湯姆·科頓九連問周受資的國籍 視頻截圖

最近幾天,除了小特朗普,美國副總統萬斯、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等都接連公開表態支持科爾比,質問科頓反對的原因。

特朗普在參議院的盟友、俄亥俄州共和黨籍參議員伯尼·莫雷諾(BernieMoreno)在社交媒體X上還斥責稱,“建制派害怕科爾比,因爲他100%符合特朗普的議程。參議院共和黨人應該儘快確認他的任命!”

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觀察家報》也爲科爾比辯護,稱其減少中東軍事投入的主張不代表他打算忽視以色列的安全問題,呼籲科爾比的提名應該被儘快“確認”,還炒作稱任何拖延“都只會讓中國受益”。

據美媒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仍在推進更多特朗普內閣提名人的確認工作,科爾比的確認聽證會還未進入排期。而按照布萊巴特新聞網引述的說法,眼下這場“內鬥”,已經演變成了“反對科爾比就是反對特朗普及其選民”的荒誕戲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