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輪1人!國臺辦發言人「F4梯隊」成型 陸加強部署對臺工作宣傳

▲ 11月5日上午,國務院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新任發言人張晗首次亮相併主持發佈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大陸國臺辦例行記者會從10月起宣佈調整爲「每週一次」,取代以往的雙週節奏,發言人今(5日)宣佈再增加一名新任發言人張晗首次亮相併主持發佈會,現任現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港澳局局長。隨着再新增兩位新面孔,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朱鳳蓮、彭慶恩與張晗,並且在海外版臉書開設社交帳號,這支「F4新梯隊」也凸顯國臺辦從以往是「單向」涉臺政策發佈機構,轉爲主動迴應兩岸輿論戰升級的具體部署。

今日國臺辦發佈會一開始,由陳斌華先出場介紹新發言人。陳斌華說,「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夥伴,新發言人國務院港澳局長,今天的發佈會將由他來主持,希望大家支持我一樣支持她做好對臺系統發佈工作。」

張晗稍早自我介紹說,「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藉此機會向各位臺灣同胞問好。今天的發佈會由我來主持,希望今後和各位記者共同努力,好大陸對臺方針政策,增進兩岸同胞的瞭解,理解和信任。」

▲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 。(圖/記者任以芳攝)

陳斌華「曾駐臺15年超級知臺派」

2023年9月13日,時任大陸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兼發言人陳斌華正式亮相(之後轉任局長),首次答記者問之前,他向大衆自我介紹,「在到臺辦工作前,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歷,也曾多年在臺灣駐點採訪,與在座的一些記者都是老朋友。希望今後能在發言人的崗位上,與大家共同努力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瞭解和理解。」

根據大陸官方公佈資料,陳斌華爲漢族,1971年9月18日出生,福建詔安人,1993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進入官媒《新華社》工作,2001年2月8赴臺駐點,開啓長達15年駐臺生涯,擔任新聞工作期間主要從事兩岸新聞和中央時政新聞採訪,期間調升港臺澳部副主任,2008年被評選爲新華社「十佳記者」。

兩岸新聞前鋒陳斌華2016年離開駐臺崗位,轉任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國臺辦研究局副局長、國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另外,當年與陳斌華首批駐臺記者還有前國臺辦發言人範麗青,她是陳斌華的學姐,同爲廈大中文系畢業、新華社記者,2007年轉任國臺辦副局長兼發言人,於2015年退休。

陳斌華知臺懂臺,駐臺期間寫下三本與臺灣有關時政、文旅類書籍,分別是《大陸首批駐臺記者手札:駐點臺灣》、《自在臺灣:一個大陸人的十年行旅》等。

▼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早年擔任駐臺記者寫的書籍 。(圖/記者任以芳攝)

▲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圖/記者任以芳攝)

朱鳳蓮「首位」走下講臺介紹的發言人

2019年11月27日,大陸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兼發言人朱鳳蓮首次亮相主持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一開始自我介紹就用閩南語、客家語問候臺灣民衆。閩南語說,「我是廣東客家人,在此先向臺灣鄉親問一聲好!」接着,再用客家話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在新聞發佈臺上爲臺灣鄉親提供服務,使臺灣鄉親更多瞭解我們的政策和我們的工作!」

根據大陸資料顯示,朱鳳蓮,女,1977年11月出生,籍貫廣東梅州,學歷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學碩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自2003年7月起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工作,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任國務院臺辦港澳涉臺事務局副局長、處長,2019年8月,任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副局長。

相較過去大陸傳統嚴肅記者會,身爲陸方對臺政策的「重要窗口」,朱鳳蓮是大陸國臺辦「首位」使用影音互動設備發言人,也經常使用手板資料解釋政策,比如鳳梨、釋迦有蟲害。朱鳳蓮也成爲大陸官方「第一位走下講臺」的發言人,用臺灣民衆熟悉方式主持記者會。

2021年01月27日的發佈會,朱鳳蓮在現場安排影音互動螢幕,「臺式說新聞」模式首次出現在大陸官方記者會。朱鳳蓮走下講臺,有如臺灣主播一邊點選螢幕,或是用手縮放圖解「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週年主題展網上展館」。透過央視cctv4直播畫面,觀衆甚至可以同步聽到紀念館旁白介紹,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2021年朱鳳蓮「首次」走下發言人講臺,親自解釋對臺活動與政策 。(圖/翻攝 央視)

▲大陸國臺辦新任發言人兼經濟局長彭慶恩。(圖/翻攝央視新聞)

彭慶恩「知臺派」經貿型學者發言人

不同於朱鳳蓮、陳斌華新亮相當天都是「一人出馬」,上週10月29日陳斌華特地於發佈會記者問答之前,親自出場介紹國臺辦經濟局長兼任新發言人彭慶恩出場。但早在彭慶恩亮相前一週,記者發現他親自現身坐在發佈會後方,十分低調全程觀看發佈會記者QA現場,爲即將亮相發言人工作提前做準備。

彭慶恩向外界自我介紹,「今天是我第一次主持國臺辦新聞發佈會,我將在這個全新的崗位上,及時、準確、全面介紹我們對臺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舉措,和大家加強溝通交流,共同致力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瞭解與理解。」

大陸公開資料顯示,公開資料顯示,彭慶恩1969年生,河南葉縣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1995年起進入國臺辦,歷任研究局、秘書局、經濟局等單位要職,歷練完整,熟悉兩岸政策與對臺經貿業務。

彭慶恩過往曾在研究局很長時間,期間也曾服務於經濟局,2006年至2017年間任經濟局副局長,期間正值馬英九執政、兩岸經貿往來最密切階段。曾於2008年隨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前後在經濟局工作長達近11年時間,對兩岸交流十分熟悉,是國臺辦內的「知臺派」之一。

2017年彭慶恩轉任合肥市副市長,期間長期接觸長三角臺商,對產業與民間交流相當熟悉。後再度回任國臺辦系統,出任「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今年8月,他與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等人共同出席青島「2024兩岸關係研討會」。2024年升任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彭慶恩被視爲「知臺派」代表,性格溫和、作風穩健。老臺商對他印象,善於傾聽臺商意見,對兩岸經貿與民間互動皆具豐富經驗。

▲ 國臺辦新任發言人張晗首次亮相併主持發佈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港澳局長張晗新任實務派接力加強「對臺溝通

今日最新出場的第四位新發言人,網路上查不到更多資料,只有大陸官方提供簡短簡歷,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港澳局局長、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曾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港澳局副局長。

朱鳳蓮、陳斌華「雙人輪替」發言制度,國臺辦記者會新增兩名大將,發言人「F4梯隊」成形後,除了發言密度頻次提升,國臺辦上個月加強「海外短影音發佈」,加強對臺宣傳,甚至破天荒首次進駐海外版臉書(Facebook)開設粉絲專頁,主要發佈每週發佈會涉臺重要影音影片,也凸顯大陸方面極度重視迴應兩岸輿論戰升級的具體部署。

據瞭解,彭慶恩與張晗加入,是以「長期借調支援」形式,還是留原單位、原職務也不會有調動,這波人事與節奏調整,象徵國臺辦正從過去「政策發佈」轉向更密集、更積極「對臺溝通平臺」。

新任發言人平均70後代表年輕化、跨界化,各自發揮擅長空間,有發言人懂臺灣也擅長閩、客語言,有發言人懂經濟以及港澳臺整體脈絡,四位發言人發揮所長可把政策融合當下新媒體宣發,對應臺灣社會多層次傳播的全新策略。

過去資料顯示,國臺辦自2000年開始舉辦新聞發佈會,制度化建立對臺新聞宣發,針對臺灣與海內外媒體即時發佈大陸對臺政策及立場,已經成爲外界瞭解太陸對臺政策最重要的窗口。截至目前,國臺辦先後有張銘清、李維一、楊毅、範麗青、馬曉光、安峰山,現任朱陳斌華、朱鳳蓮,上週剛亮相的彭慶恩,以及今日新亮相張晗,共10位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