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將表決涉臺法案 解除交往限制、釐清聯大決議
美國聯邦衆議院5日將表決2項涉臺法案,除了授權國務院檢視與臺交往所自我施加的限制、列出解除的計劃外,也強調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臺,並要求美國運用影響力及話語權,抵抗北京在國際組織扭曲涉臺決議的行爲。
根據國會網站,衆議院將於傍晚表決「臺灣保證實施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及「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Act)等。
美國現行法律要求國務院就「對臺交往準則」進行一次性審查,並向國會報告審查結果。「臺灣保證實施法案」則要求,在對臺交往準則有效期間,國務院必須每2年審查一次,並向國會報告,並提出解除自我限制的計劃。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以來,國務院制定文件規範美國外交、軍事與其他官員和臺灣官員互動的種種「紅線」。
2021年1月,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卸任前夕宣佈取消對臺政策自我施加的限制,廢除所有與臺交往準則。拜登政府上任後恢復準則,但放寬雙邊交往,允許美國官員常態性在聯邦機構接待臺灣官員,也能前往駐美代表處與臺官員會晤。
如今曾提出數項挺臺法案的盧比歐(Marco Rubio)掌國務院,外界高度關注美方自我設限的去留。
5日還將表決主張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臺的「臺灣國際團結法案」。
法案明確指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並未處理臺灣與臺灣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也沒有在中國與臺灣關係上採取立場,或包含任何關於臺灣主權的聲明。
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國際組織中的代表,透過話語權、投票權及影響力,倡導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涉及臺灣的決議、用詞、政策或程序等作爲。
法案並鼓勵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在適當情況下,反對中國試圖破壞臺灣邦交及與非邦交國的夥伴關係。
美國法案必須經衆議院、參議院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再由總統簽署,才走完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