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公佈北京鎖臺兵推!建議美臺預設創意外交方案讓對岸可宣稱勝利

臺灣軍方7月10日於新竹進行漢光演習。歐新社

南華早報5日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7月31日發表兵推報告指出,若北京對臺灣實施封鎖,臺灣將在短時間內面臨嚴重能源危機,其中天然氣儲備僅可撐10天、煤炭約7周、石油則約20周。報告也警告,此類封鎖行動恐迅速升高爲區域甚至全球性衝突,包括美軍直接發射飛彈攻擊中國大陸本土,中國則回擊關島與日本。

該報告作者分析26種臺海兵棋推演情境,評估北京對臺採取封鎖戰略的影響與風險。

報告直言,封鎖臺灣對中國而言並非「低成本、低風險」選項,因爲大多數情境都將造成高傷亡,且可能演變爲美中軍事對抗。

報告指出,在2種「最大升級情境」中,美國軍方將介入,發射飛彈攻擊中國本土,而中國則回擊關島與日本,衝突可能迅速擴大。報告亦強調,「封鎖不僅難以作爲入侵的前奏,更將迫使周邊國家提高警戒,並可能導致中國提前喪失部分戰力資產」。

CSIS報告提到,臺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資料,進口比例高達98%。中國近年軍演也頻頻鎖定臺灣能源設施。

面對可能封鎖,報告指出,美方難以複製對烏克蘭的支援模式,即援助軍火彈藥。報告寫道:「所謂『烏克蘭戰略』(Ukraine strategy)雖具吸引力,但對臺灣而言不足,因爲其需求量過大,而多數情境中,中國封鎖也更爲緊密。」

報告直言,若中國全面動武,美國唯有2種選擇:一是坐視臺灣在中國條件下投降,二是直接介入戰爭。一旦美方出手,儘管補給船隊能成功抵臺,但代價極爲沉重。

爲降低衝突風險,報告建議,「美臺應預先設計具備創意的外交方案」,讓北京有「下臺階」可宣稱勝利、解除封鎖,卻無需獲得實質讓步。

此外,也應強化臺灣能源基礎建設,並制定美國在封鎖情境中協助臺灣的緊急應變計劃,因爲單憑臺灣難以抵擋中國長期壓力。

報告也建議,臺灣應考慮建立自己的商船船隊,以突破封鎖,因在危機情境下,民間航運公司可能無法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