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再遭“開門黑”

在剛剛過去的5月,美國國債,尤其是長期美債錄得自2025年以來的首次月度下跌。進入6月,在經歷了短暫的回調後,2日,美債再遭“開門黑”,各期限美債收益率漲幅均在4~7個基點。

同時,出於對財政前景的擔憂,各期限美債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利差也繼續攀升。不過,業內人士認爲,這種攀升算是對美國的“財政清算”,但並不意味着金融危機臨近或美債會全面違約。

美債6月再遭“開門黑”

由於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擔憂再度浮現,美國國債市場6月再度開局不利。美債收益率在整個收益率曲線上均上漲了4~7個基點,尤其是較長期美債是導致2日美債下跌的主要因素。其中,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超過6個基點,達到近4.47%的高位;3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再度短暫突破5%。這反映出美國總統可能會進一步採取貿易措施的風險。此前,特朗普宣佈將把對鋼鐵和鋁的關稅從25%提高到50%。同時,最新的5月美國ISM製造業數據遜於預期,且仍處於低於50的收縮區間。

機構Mischler Financial Group的分析師葛蘭姆(Tom di Galoma)稱:“市場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在6日美國就業數據公佈前,美債收益率曲線應該會變陡。隨後,下週又還將有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拍賣。”

還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長期美債收益率已接近2007年的週期性峰值水平,但大型債券投資機構總體上的美債持倉仍然較低,並更傾向於持有期限較短的美債,比如5年期及以下美債。貝萊德投資研究所在最新週報中表示:一直堅定認爲,從長期來看應保持對美國國債的低配倉位。在持續的財政赤字和頑固的高通脹背景下,該機構還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國會最終會否通過特朗普的“美麗大法案”,該法案可能會使美國的赤字進一步增加,並“影響外國投資者,進一步推高期限溢價”。荷蘭合作銀行的策略師團隊也在最新研報中寫道:“我們完全能夠理解爲何長期美債不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爲美國貿易和財政政策前景均過於模糊,難以吸引投資者購買長期國債。”

在收益率曲線全線上漲的同時,5年期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目前僅爲約100個基點,爲2021年以來最低水平。20年期美債與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倒掛,倒掛程度也爲近四年中最嚴重。自大約五年前美國財政部重啓20年期美債發行以來,該期限債券就一直不爲投資者所青睞,導致其價格低於面值,收益率更高於30年期美債。

本週即將發佈的系列勞動力市場報告可能會對美債收益率以及美聯儲的利率走向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交易員預計2025年美聯儲將進行兩次,每次25個基點的降息,而5月時的預期是三次。

CDS利差徘徊在兩年高位附近

除了收益率繼續全線上漲、收益率曲線趨陡、部分收益率曲線倒掛外,隨着投資者越來越擔心美國政府可能難以償還債務,各期限美債的CDS利差也大幅攀升。

根據倫交所數據,美債CDS利差今年來始終在上升,目前已徘徊在兩年來的最高水平附近。5年期CDS利差目前接近50個基點,而年初約爲30個基點。1年期CDS利差更已從年初的16個基點攀升至52個基點,升幅更大。晨星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債CDS利差的飆升通常與對美國政府債務限額的擔憂加劇相一致,特別是在2011年、2013年和2023年。

景順固收亞太區負責人王(Freddy Wong)表示:“美國財政部已於2025年1月達到法定債務限額。眼下,由於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遲遲未解決,CDS再次流行起來。”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3月的一份通知中表示,美國財政部已達到目前36.1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除了替換到期債務外”沒有借貸空間。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稍早表示,財政部正在統計4月15日提交截止日期前後,實際收到的聯邦稅收收入,以便對“X日”何時到來作出更準確的預測。“X日”指美國政府耗盡借貸能力的日期。王預期,美國距離“X日”僅剩幾個月時間。

此外,美國衆議院已通過了特朗普的一項重大的減稅計劃,即所謂的“美麗大法案”,接下來將等待參議院批准。據估計,該計劃或將把美國債務再推高4萬億美元。

在5月9日的一封信函中,貝森特敦促美國國會在7月,也就是每年8月國會休會前,延長債務上限,避免引發經濟災難。但他也警示稱,債務上限進展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王稱:“參議院仍有足夠的時間在7月底之前通過其自身版本的法案,以避免美國財政部出現技術性違約。”

歷史上,美國曾多次一度危險地接近違約,但幾乎每次,國會都會在最後一刻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在2023年的債務上限危機期間,美國國會就在美國政府陷入技術性違約前幾天,通過了一項暫停債務上限的法案。

爲此,大部分業內人士雖然承認美國財政前景困境,以及投資者對此越來越焦慮,但也提示稱,CDS利差飆升主要還是投資者在等待提高債務上限的新預算協議達成之際,作出的一種“短暫”反應,不太可能意味着金融危機即將到來,或是美債全面違約。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機構和投資者積極交易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相關的CDS,其中許多都充斥着高風險的次級貸款。當抵押貸款違約飆升時,這些證券的價值暴跌,導致鉅額的CDS支付義務。

Tolou Capital Management的創始人哈基米安(Spencer Hakimian)表示,此次美債CDS需求飆升的影響,與2008年企業CDS需求飆升的影響大不相同,當時投資者對企業違約風險上升作出了實際預測。

投資機構Eastspring Investments的固收團隊投資組合經理戈爾(Rong Ren Goh)也表示,美債CDS利差今年以來的大幅攀升,更多的是一種財政清算,反映了投資者眼中,由於美國財政前景疑慮,投資美債的風險與日俱增,但不代表着投資者預期美債會出現全面違約的情況。

Yardeni Research的總裁亞德尼(Ed Yardeni)表示,交易商似乎認爲CDS提供了一種押注政府債務危機的投機工具,但美債技術性違約的情況,極不可能發生。美國將“始終優先考慮”支付債務利息。“無論如何,美國政府不會拖欠債務,擔心這種情況可能發生是沒有依據的。”他稱。

值班編輯:格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