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ETF「破新低」…投資人不撿反而斷尾求生?股添樂:不要再幻想送分題

臺灣美債ETF今年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投資人面臨新臺幣升值、槓桿質押追繳及長期績效落後三重打擊,認賠賣壓涌現,「送分題」神話正式破滅。(路透)

美債ETF今年遭遇斷頭賣壓,臺灣投資人爲何出現認賠殺出的「斷尾潮」?《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深入剖析,從新臺幣升值、質押槓桿風險到長期績效失靈,一層層拆解背後原因,更提醒債券ETF投資人:這不是送分題,別再輕信「穩賺」神話。

臺灣美債ETF出現「停損潮」 資金逆流回臺成匯市關鍵

股添樂分析,臺灣過去幾年大舉投入美債ETF,2022年投資40億美元、2023年65億,2024年更高達120億美元。

然而今年以來,美債卻出現35億美元的資金流出,直接反映在幾檔大型美債ETF的股東人數由升轉跌。他直言:「這也是今年臺幣轉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資人出脫美債ETF,將美元換回臺幣。」

三大主因掀起殺出潮

1.新臺幣升值

首先,最直接的殺手就是新臺幣大幅升值,導致投資人不只賠價差還得吞下鉅額匯損。股添樂直言:「大多數投資人根本沒想到美債ETF還得看匯率,結果今年實際上課,才知道有多痛。」

2.槓桿質押

其次,不少人受到券商鼓吹,以質押上槓杆方式加碼,原本想套利「房貸利率低、債息高」,結果一遇下跌、匯損、槓桿追繳保證金,反而房貸壓力暴增。

3.長期等不到價差

第三,從2022年等到2025年,降息、價差遲遲不來,美債表現大幅落後標普500與臺灣高股息ETF,讓「送分題」信仰徹底崩壞。

美債ETF不是不能買 但必須清楚定位、別用槓桿

面對眼下低點,還能不能碰美債ETF?股添樂認爲,債券ETF本質沒錯,仍具備防禦性、穩定配息優勢「但千萬不要用槓桿!想領息就別幻想價差,想價差還是該選股票型商品。」

此外,新臺幣強勢時切入美國資產,長線纔有機會同時賺到價差與匯差。

科技股、臺股高股息反攻 不如歸去?

總結過去三年走勢,美債ETF總報酬慘輸00713、0050、00878等臺股ETF,「很多投資人開始相信,還是回來買臺灣高股息、市值型ETF,纔有機會脫離負報酬。」

◎本文內容已獲 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授權改寫,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