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5日為何是「食物日」 原來和諧音哏有關
家樂福6月15日辦理辦理食物日推廣活動,於賣場介紹國產蔬果。圖/農糧署提供
每月15日爲食物日,農業部爲鼓勵消費者注重國產農產品標章,農糧署自6月起至11月陸續與家樂福、主婦聯盟及農民直銷據點合作,推動多場次食物日食農體驗及賣場行銷活動。
農糧署表示,食物日「15」諧音就是「食物」,農業部爲推廣食農教育,將每月15日訂爲「食物日」,倡議「三要一不要」飲食行動,即要「在地食材當季吃、揪人共食快樂吃、原型食物真好吃」、以及「不要浪費食物適量吃」。
農糧署今年結合農民直銷據點、主婦聯盟及家樂福等賣場,在全民最直接接觸到食材的場域,透過現場體驗、宣傳及行銷活動,讓民衆把在地農友用心耕耘的成果帶回家,在料理食材美味的同時,也品嚐土地贈與農產品營養。
農糧署指出,家樂福6月15日推出本年第一場食物日活動,以親子家庭爲參加對象,從認識賣場國產農產品,自行選購有標章國產農產品製作午餐,到組隊於賣場推動消費者採購國產當季蔬菜,不僅參加的大小朋友對國產食材有更深刻的印象,也從採用當季蔬果做料理的體驗中,體會到共食與食當季的快樂。
主婦聯盟則從6月16日起推動爲期1周的「食物周」,鼓勵消費者在賣場採購國產農產品,並透過抽獎、促銷組合等搭配,於全臺所有站點推廣國產食材及食物日「食在地,享當令」的理念。
農糧署表示,即日起至11月,花蓮農民直銷站自強站、新竹縣農民直銷站及彰化縣書院和美農遊館將陸續辦理有趣的食物日體驗活動,另外全臺各地共45家農民直銷據點也會陸續透過海報、食材介紹或促銷活動推廣食物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