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期貨跌破97 臺幣29.2不守
今早近月美元指數期貨價格跌破97,新臺幣匯價再升破29.2元,盤中勁揚逾2角。路透
今早近月美元指數期貨價格跌破97,新臺幣匯價再升破29.2元,盤中勁揚逾2角。匯銀人士預測,預估美元指數年底前會看到95。
匯銀分析,造成美元轉弱因素包括:美歐公債利差縮小、避險成本上升、降息預期壓抑美元、以及去美元化趨勢。
專家分析,美元需求減,預估美元指數年底前會看到95,以多元佈局的角度來看,目前投資人相對看好澳幣、瑞士法郎、歐元和和星幣。
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年初的約2.1%攀升至目前的2.8%左右,意味着歐元區債券的投資吸引力提高,與美債之間的利差縮小。若以歐元資產轉投美元資產,除了要承擔貨幣風險外,避險成本亦高,進一步削弱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因此,美元需求出現減弱趨勢。
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趨勢亦成爲中長期的潛在風險。自今年2月起,包括歐洲及亞洲多國政府開始積極減持美元資產、增加本幣計價資產比重,反映對美元中期價值的疑慮。儘管尚未完全脫鉤,但美元資產在全球資本配置中的佔比已有調整跡象。
亞洲貨幣方面,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分析,若各國央行減少對本幣的干預,可能進一步推升亞幣相對美元的升值動能。過去部分亞洲貨幣之所以穩定,主因來自官方干預,一旦干預力道減弱,亞幣將回歸基本面,吸引更多投資資金迴流。
從技術面來看,鄭汪清認爲,美元指數短期年底恐會見到95,從投資角度而言,不少資金開始尋求多元化配置。例如部分投資人選擇將資金轉往新加坡幣等升值潛力貨幣。雖然新幣利率相對較低(約2.5%),但若其對美元升值,總報酬率仍具吸引力。再者,投資者偏好如澳幣、瑞士法郎、歐元等波動較低的成熟貨幣,藉此分散美元貶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