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語老師」實戰經驗多 國軍受益

國軍333機步旅與54工兵羣昨天在高雄港外道路進行要港防護作戰暨「機動阻絕器材」設置,現場有十多名美方人員前來觀摩。記者劉學聖/攝影

今年漢光演習實兵演練長度加倍,部隊在民衆面前活動比往年更多,並且往往可看到穿着便服的外國面孔。美方派教官協助國軍進行訓練,近兩年規模明顯擴大,被軍中戲稱「美語老師」的美方人員,在公衆場合露臉機會愈來愈多。不少國軍基層幹部也表示,具備實戰經驗的「老師」,確實令人受益良多。

美國國會二○二三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要求與臺灣強化防衛合作,鼓勵進行聯合訓練、演習、軍事規畫等合作。此後社羣網路開始出現耳語,覺得南部街頭似乎比從前更常看到短髮、身材精壯的洋麪孔。這些人對外往往自稱教英文,「美語老師」也就成爲其綽號。

據瞭解,美方派遣人員目前總數達五百名以上,基本上來自印太司令部與是專司訓練盟邦軍隊的安合旅,現役退役人員均有。基層部隊若有重大演訓,他們會到場觀察,提出建議。

以往在國軍中,海空軍與美軍接觸的機會較多,陸軍除了特戰部隊,其他基層單位不易有機會與美方交流,往往導致觀念停滯。「美語老師」的到來,相當程度打破局面,他們帶來許多美軍在戰場上學到的新觀念,也因「外來和尚會念經」文化,容易被上級採納。尤其參謀總長梅家樹上任以來,強調訓練貼近實戰、標榜漢光「不劇透」,正好和美方建議吻合。

軍方官員指出,比較歷年漢光實兵演練,如大規模「火力秀」或提前構築的「精美」防禦工事,如今都被取消。美方教官也鼓勵,部隊晚間作業儘量以夜視鏡代替燈光。今年在媒體鏡頭前大量出現的HESCO機動阻絕設施,部署速度與防禦效果遠勝堆沙包,也是美軍在反恐戰爭大量運用,將經驗提供我方。

另一位將領表示,「美語老師」到來,確實讓部隊更有機會接觸到新觀念。但美方究竟是客人,只能提建議,最後吸收多少,關鍵還是看幹部有無學習熱情,以及長官願意接受改變的程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