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救不回的關係,只有不想努力的感情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詹惠文(諮商心理師)
想當年,我自己也曾經和前夫踏入諮商室,接受一年多的伴侶諮商。那時候的我,也是把伴侶諮商當作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希望已經奄奄一息的婚姻,還可以能透過專業的神手救回來。無奈,最後還是以「決定離婚、不修復關係」作爲最後一次諮商的結論。
現在回想起來,伴侶諮商並不是沒效。在伴侶諮商的協助下,我和前夫順利地跨越結婚前的種種衝突與心理障礙,看見彼此對彼此的珍惜,好不容易走到登記結婚的里程碑,只是很無奈,誰知道婚後的打擊跟挑戰一個接一個襲捲而來,把我們兩人都同時擊潰,讓我們再也無法信任對方,再也不願意調整自己往對方靠近,只知道用各自身上的刺來攻擊對方、保護自己,也讓當時的我痛下決心,覺得自己已經對這段婚姻失去所有繼續溝通的意願或繼續努力的動力,所以最終伴侶諮商還是沒有救回我們的婚姻。
離婚兩年多了,這兩年之間,我碰到很多想分手、想離婚的伴侶或夫妻來找我談,我漸漸從近十年服務感情、婚姻議題的個案實務經驗,外加我自身從交往、結婚到離婚至今一共七年的過程中,整理出一個心得:「沒有救不回的關係,只有不想努力的感情」。只要我看到跟我進行伴侶諮商的伴侶、夫妻雙方都還有意願想要維繫、修復關係,我就會有信心地表達:你們的關係還有救,我們三個人一起努力!如果我看到一方想離開、另一方還想挽回或留下,我也會先試圖撥開他們表面上看到的問題,讓他們瞭解:更核心的關係問題是什麼,讓他們重新評估是否還有意願繼續維持並修復關係。如果雙方的情緒都調節到比較冷靜了,比較可以用新的角度看他們的關係問題,也決定兩人都想再繼續留在這段關係中,繼續努力修復、經營關係看看,我一樣會相信:你們的關係還有救,我們一起努力!
我最害怕接的幾種伴侶類型如下:
上述講的這五種狀況,隱含着以下幾種可能的假設或心態:
另一半也有他的情緒、他的需求,持有第三種想法的人,容易忽略了在一段關係中,自己也需要努力付出、去理解對方的感受與需要,才能彼此理解、彼此互相併維持平衡的關係,而非單向地接受對方的付出。如果抱持着以上這些假設或心態,很可能到後來關係一遇到挑戰,就很容易失去耐心、失去熱情、失去付出或維持關係的動力,然後就兩手一攤「不想努力了」。
一旦我在晤談室中,確定伴侶或夫妻雙方情緒都已經比較冷靜了,比較能恢復理性思考的能力,兩人都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想動,兩人都不想努力在行爲或想法上更靠近對方,這就是我定義的「不想努力了」的狀況。遇到這種狀況,我也真心會覺得這段關係真的岌岌可危,可能連我想盡辦法努力提供夠好的、夠專業的協助,也很難以讓這段感情、婚姻關係有起色或改善。
總而言之,我始終相信人是可以學習、成長跟改變心態的。只要我們可以對關係抱持成長型思維(見備註一),相信關係是可以靠着兩人的努力去溝通、協商、調整、磨合,進而建立出更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並且持續保有「我願意把對方放在我心上,持續在乎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持續爲這段關係努力付出並調整自己」的決心,我認爲就算是外遇、劈腿或信任議題的傷痛,兩個人在心中流了再多血、臉上流再多淚,只要抱持以上的成長型思維的心態經營關係、修復關係,關係一定都能在伴侶諮商的專業協助下獲得療愈、改善,一定可以有效修復關係,讓關係變得更好、更健康、更幸福。
*備註一:「成長型思維」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上,會相信透過持續努力與學習,可以不斷跨越挑戰、自我成長並邁向成功。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比較能越挫越勇,從挫折中學習,並將每一次失敗經驗化爲成長的養分。
(本文經《擁抱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沒有救不回的關係,只有不想努力的感情」,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