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爆恐慌潮?Fed緊急出手 2天狂砸4600億

美國地區銀行面臨新一輪挑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金融市場驚見動盪,雖然摩根大通、高盛、富國銀行與花旗等大型銀行公佈的第3季財報優於預期,但市場氣氛卻因兩家區域銀行Zions與Western Alliance爆雷而急轉直下。

市場震盪的導火線,源於美國兩家地區銀行Zions與Western Alliance分別揭露貸款詐欺及壞帳問題,導致投資人對信貸品質的疑慮急速升溫,這兩家銀行股價均重挫逾一成,帶動地區銀行指數下跌6.2%,金融股全面承壓。

消息傳出後,投資人憂心是否仍有更大的信貸風險潛伏,引發恐慌情緒蔓延。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聯準會的「常備回購便利工具」(SRF)在週三突然被動用67.5億美元,週四再借入83.5億美元,創下新冠疫情以來兩天內借款規模最大的一次。

過去兩天,銀行從美聯準的短期借貸工具中獲取了逾150億美元(約新臺幣4600億元)資金,這表明市場流動性正快速緊縮。

同時,銀行體系準備金已跌破3兆美元(約新臺幣92.7兆元),這被視爲聯準會極爲關注的警戒線,一旦低於該水位,也意味着銀行體系的「備用水庫」正逐漸乾涸。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聯準會用於吸收市場過剩資金的「逆回購機制」(RRP)餘額大幅下滑。該機制在2022年底曾達到2.5兆美元高峰,如今卻降至僅35億美元(約新臺幣1080億元),創下2021年4月以來新低,顯示市場資金面吃緊。

專家分析指出,VIX恐慌指數自8月以來長期維持在20以下,如今再度突破25,顯示市場波動正快速升高。

Pave Finance分析師柯里(Peter Corey)警告,私人信貸市場結構高度不透明,若出現問題,恐引發連鎖反應。不過,Interactive Brokers分析師索思尼克(Steve Sosnick)指出,目前問題似乎侷限於兩家地區銀行,尚無證據顯示情況會演變成系統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