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提臺灣海纜韌性法案 推海巡合作制裁中國攻勢

近年臺灣附近海域的斷纜事件層出不窮,引發各界憂心臺灣聯外通訊韌性。美國參議員今天提出法案,要求國務卿主導強化臺灣周邊海纜安全、海軍與臺灣海巡合作監測可疑活動、提供臺灣情報警示,並制裁破壞海纜者。

臺灣99%網路頻寬都依賴海纜,堪稱臺灣「數位生命線」。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及民主黨籍的羅森(Jacky Rosen)下午提出「臺灣海底電纜韌性倡議法案」(Taiwan Undersea Cable ResilienceInitiative Act),以保護臺灣關鍵通訊基礎設施,並嚇阻中國惡意「灰色地帶」行動。

這項法案要求建立由美國國務院主導,與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及海岸防衛隊(USCG)合作的全面倡議,部署即時監控系統、擬定快速反應機制、強化海上監控,及推動國際合作以防範破壞行爲。

法案指出,美國鼓勵強化臺灣的電纜網路安全,並推動公共外交以揭露並打擊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

「灰色地帶」戰術低於傳統戰爭門檻,目的在於不直接引發軍事衝突下,施加壓力並破壞民主國家的穩定。

根據法案,國務卿應與國土安全部長及國防部長協調,爲臺灣開發並部署先進的海底電纜監測系統,能夠即時偵測中斷或可能的破壞行爲,以及在適當情況下,向臺灣提供全球情報網絡的早期警示。

法案並要求海軍部長和海岸防衛隊指揮官與臺灣海巡及區域盟友合作,強化對臺灣周邊海域的感知,重點偵測關鍵海底電纜路線附近的可疑船隻或活動;海岸防衛隊指揮官應協助聯合巡邏,特別是在臺海及其周邊海域,以監控潛在威脅並防範破壞行爲。

如果有個人或實體破壞涉及臺灣國安的海底電纜,「臺灣海底電纜韌性倡議法案」授權實施凍結在美資產或禁止入境等制裁,並要求行政部門定期向國會報告威脅情況與因應措施。

「中國加大孤立臺灣的手段力道,包括破壞其至關重要的海底電纜,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匡希恆說。

他透過聲明表示,這項跨黨派法案發出明確訊息,也就是「美國與臺灣和我們的盟友同一陣線,捍衛共同的基礎設施、主權及自由」。

羅森也說,中國共產黨持續針對臺灣海底電纜基礎設施的行動不只威脅臺灣國安,也危及全球連結及通訊。這項法案將強化美臺在保護海底電纜方面的合作,並制裁針對這一關鍵基礎設施的敵手。

美國法案必須經參、衆兩院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再由總統簽署才走完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