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很幸運! 劉秀枝退休18年活出富足時光(上)
星期三可說是劉秀枝最忙的一天,因爲她有3個社團會在這天辦活動,包括北投社區大學「走入山林,看見臺灣之美」、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及國際崇他臺北欣社月會,熱門的時候她得三選一參加,愛外出走走的她,爬郊山往往是第一選項。
採訪她當天,因緣巧合,剛好3個社團這天都沒有安排活動,劉秀枝意外獲得一個完全空檔,臨時問一輪朋友都沒人有空,連老家親哥哥都有私人餐會,她因此一大早先獨自到陽明山走走,一個小時後下山,剛好接到邀訪訊息,她擇日不如撞日馬上排進行事曆。
在劉秀枝的字典裡沒有「無所事事」4個字。她說,若都沒約,家裡還有一大堆買的書沒看,邀約專欄文章要交稿,在此之前得先閱讀醫學期刊論文素材,另外,這個月邀約的演講也得把簡報檔案准備一下...。
提前3年做退休準備 把剩餘人生留給自己
劉秀枝退休年資18年,獨居經驗超過40年,她先前的職業是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醫師,2007年退休時年紀僅59歲,行醫多年,她期望把剩餘人生時間留給自己,在退休前3年(56歲)就昭告天下她要退休,開始處理負責研究案的收尾,交接手上的病人。
如今18年了,她的退休生活是否符合當年想像?「很順利,完全沒有落差,跟預期是一模一樣!」劉秀枝說。身爲榮總醫師,爲好好退休,除評估財務能否獨立不靠他人,爲調適心態,她開始堅持「不用人開車接送,咖啡自己端」爲日後沒有職業身分提前適應。
唯一一個變化是,工作時住在榮總員工宿舍,退休後勢必要買自己的房子。退休前2年,她在朋友推薦下買了一間預售小宅,房子蓋了3年交屋,因此,退休第一年她成無殼蝸牛,先暫居二姐家,第二年才遷入,且新居面對觀音山,跟榮總辦公室看同一面山景,實在很可貴,這也是退休計劃上唯一的小插曲。
退休後,劉秀枝生活多采多姿,趁體力還不錯,她從很遠的地方開始先玩,新疆十多年前就去過,也參加許多課程,烏克麗麗或畫畫,樣樣都來,經過一兩年的體驗,現在逐漸收斂留下她最喜歡也最適合的活動。
「退休就是要過得健康跟快樂!」劉秀枝說。記者邱德祥/攝影
劉秀枝喜愛參加北投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看見臺灣之美」活動。記者曾原信/攝影
週一到週五是她活動安排密集時期,除週三參加北投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爬郊山,其他日子也五花八門,除參加榮總病例討論會,固定每週跟高中好友一起去走郊山,她也自己報名北投社區大學「樂齡郊遊趣」課程,另外「北投農會活力健康樂齡班」可以拉筋練肌力,英文KTV課、「藝想天開快樂唱」國臺語KTV課等,保留六日是自己的獨處寫作閱讀時間。
退休前兩年發現乳癌而住院治療,退休後,她曾因爲頸椎間盤突出和腰椎滑脫而分別開刀,從醫師轉變爲病人身分,對於身分轉換她十分自在,「那沒有關係啊!我一定會當病人的啊,因爲老了會生病,但我去看病絕對不把自己當醫師,因爲隔行如隔山,找到信任的醫生,他怎麼說就怎麼做。」
下一篇
每一天都很幸運! 劉秀枝退休18年活出富足時光(下)
王振堂
放下世界級商戰恩怨
王振堂的6字真言幸福白皮書
看更多
看更多
林文伯
不能沒有矽品,也不能讓圍棋消失!
林文伯的棋王人生
看更多
看更多
李學寒
商場不是修羅場
李學寒把人生當成一場修行
看更多
看更多
盧進忠
登出被工作追着跑的第一人生!
盧進忠從「廁所先生」找啓發
看更多
看更多
靳秀麗
媒體人到心理師
靳秀麗:慢慢走比較快
看更多
看更多
文字|王鬱倫
編輯|林語柔
設計|林庭毅
工程|林鬱軒、連政瑋
企劃|陳彥甫
監製|蔡美玉、曹正芬、簡正一、楊孝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