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秀集團混融 開心熬菜尾湯

美秀集團由成員鍾錡(左起)、狗柏、婷文、冠佑組成,於2016年嘉義成團。(美秀集團提供)

美秀集團近期與舞臺劇《釧兒》合作,爲這齣劇打造宣傳曲〈紙花〉。(美秀集團提供)

美秀集團不論是視覺或是音樂創作,經常會融入臺灣元素。(美秀集團提供)

「菜尾湯」是辦桌後最後一道菜,什麼都能放、什麼都能混,白菜滷、紅燒肉、米粉湯的甘甜、鹹、香,雖然看似沒有規矩,卻渾然天成的成爲一道美食,美秀集團的創作也像是一道菜尾湯,他們的音樂裡,有Disco的閃爍、金屬的暴烈、民謠的溫度與電音的迷幻;MV裡電子花車的霓虹、檔車穿梭的街頭,在他們手中被熬成一鍋「臺味湯」,能夠勾起在地人的回憶與情感,同時也能讓外國人品嚐到與自己文化截然不同的味道,那份陌生與熟悉並存的感覺,正是美秀集團音樂的樣子。

「賽博臺客」美學興起

談起「臺味」,他們腦中立刻浮現辦桌、電子花車、鳳梨蝦球配美乃滋加巧克力米、頂樓加蓋、五花八門的霓虹招牌與蒜頭豆油的香氣,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片段,最後都匯聚成日常。不過在美秀集團崛起之前,「臺」或「臺客」一詞常被視爲負面標籤,然而,他們重新賦予這個字新的生命,「我們回頭看自己長大的地方,覺得『臺』就是我們自然長出來的文化脈絡。今天拿着手搖飲走在街上、在十字路口唱着英文歌、外籍移工騎着被改過的電動車,這些情景都因爲在臺灣,纔會變成這樣。」也因此融合許多元素集合而成的「賽博臺客」美學就油然而生。

這個美學、音樂風格的來源,其實也是因爲團員們私下聽的歌風格十分南轅北轍,所以創作方式極其直覺,想到什麼就直接先加進去,「比如有人最近一直在游泳,他可能會在歌曲中加入很多水的聲音。」先大膽丟進去,至於適不適合再說,這種「亂中有序」反而成了美秀最迷人的特質。

美秀的現場總帶着一股暴衝的能量,當這股能量被帶到國外,他們並不擔心文化落差,「外國觀衆其實會期待聽到不是他們當地的東西,所以我們會安排更多編曲特別的歌,也會加上自己做的樂器『炫砲』。」他們帶着創作走遍臺灣,從校園到音樂祭,再到世界舞臺,當舞臺燈光亮起、觀衆跟着節奏搖頭吶喊時,他們總會感覺到那個瞬間的共鳴:「雖然聽不懂歌詞,但大家都能在同一個頻率上。」那一刻,語言不再是界線,而是一種共同的震動。

熱血真實 不按牌理出牌

他們不打算翻譯文化,也不想爲歌詞做註解,「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解讀,只要有感覺、有被打動就好。」就像〈Only Scott Knows〉那樣,簡單、直接、暴力,卻能讓全世界都爲愛而唱。

談到未來,他們說「現在世界百花齊放,內容要有自己的說服力,越在地越國際。技術規格要跟國際接軌,但精神上要夠自己。」最近他們嘗試與劇團合作,挑戰男女對唱、音域的互補,也第一次與音樂劇演員共事。「要寫出兩個人都適合的旋律很難,但過程很新鮮。」問起未來最想合作的對象,答案跳痛又可愛,明和電機、廚師Edward Lee、極限運動員,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領域,在他們眼裡卻有共通點,熱血、真實、不按牌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