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57歲的白巖鬆,會因兩會上提議,實現“口碑暴增”!
曾經的“央視一哥”白巖鬆如今也不再年輕。
依稀記得他被大作家王朔犀利點評“一個有着優越感的肉喇叭,自以爲真誠不過是骨子裡的做作”。
多次因爲言辭不對被觀衆辱罵,甚至遭到全網網暴。
沒想到白巖鬆在近日“兩會”上的一項提議,直接逆轉了口碑甚至被大批量網友點贊!
他究竟提議了什麼能實現口碑暴增?此前他又做了什麼讓那麼多人辱罵他呢?
01
優秀的人有很多,而白巖鬆則屬於優秀那一批裡更優秀的。
從小的成績都沒有讓家人操心過,要知道一個內蒙古出生的小孩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走出大草原踏入北京。
這在當地可是天大的榮譽。
在校的白巖鬆不光學習名列前茅,對體育運動也格外熱愛。
在大學畢業之後別人還在等分配的時候,他就已經收到了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邀請。
雖說當年播音員這個職業因爲不露臉所以並不被多少人認可,但從廣播跨越到電視後這個職業可成了香餑餑。
可礙於當時時代發展緩慢,央視的許多節目都需要自創,而白巖鬆在這個時候發揮了自己的天賦參與創辦和主持了節目《東方時空》。
這檔節目不說在當年,就是放到現在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也就是這段經歷爲他今後的晉升留下了伏筆。
要知道主持人就只能是主持人,通常都是念稿子好一點的可以現場脫稿主持。
而白巖鬆不同,奧運、澳門迴歸等重大轉播場合都有他的身影,並且在2001年還被提拔爲“高級編輯”。
不知道該如何表述這個稱謂,但咱們可以看下現如今的央視“高級編輯”。
他們無一例外都擔任着十分重要的職務。
按理來說如此優秀的人不應該會和一個作家起糾紛啊?
他和王朔的恩怨說來也搞笑。
王朔是妥妥的大院子弟,看過《血色浪漫》的都知道,大院子弟有一個通病就是“傲”。
更別說自身本來就有點本事的了,在《編輯部的故事》爆火之後王朔的名字也響徹大江南北,尤其是翻拍出來之後。
要知道白巖鬆這樣優秀的主持人,在圈內的口碑必定是最好的。
但既然是靠筆桿子吃飯,不出個書怎麼說得過去?於是在2010年白巖鬆寫了一本隨筆集名叫《痛並快樂着》。
而王朔身爲作家對於這樣名人的作品自然也會留意幾分。
並且他本人就喜歡用犀利的言語去點評他人,這也是圈內人盡皆知的事情。
在偶然的一次機會,電視上白巖鬆正在接受採訪講述自己的新作。
電視前的王朔卻怎麼瞅都覺得不順眼。
理由也很簡單,他隔着屏幕覺得白巖鬆這個人“太傲”了。
眼鏡始終衝着畫面上方,就算有人提問他也不看人家。
於是就有了開頭犀利的點評:
“一個有着優越感的肉喇叭,自以爲真誠不過是骨子裡的做作”。
02
牆倒衆人推這句話可能不是很合適,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在知名作家出來“差評”了白巖鬆之後,越來越多反對他的聲音都出來了。
倒不是大家跟風,而是真的有據可依,最嚴重的時候還有一批人說他就是“公知本知”!
2015年,河北某地發生特大案件造成羣衆2死3傷,而咱們公安幹警也出現了傷亡情況。
結果當晚在主持新聞播報的白巖鬆居然將“犧牲”說成了“死亡”。
雖然兩個詞表達的都是人已逝,但所包含的意義可是有着天壤之別!
並且在後面描述嫌疑人的時候,他並沒有任何憤怒和指責反而用着憐憫的口氣說:
“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五十多歲的老漢端起了武器”?
這件事可能已經過去太久許多朋友早就忘記了,那咱們來說個近幾年的。
2023年12月29日,臨近元旦春節假期各地都開始想辦法促進消費,畢竟疫情剛剛結束都需要回血。
而白巖鬆卻在和經濟學家連線的時候問出了:
“老百姓有錢不願意花”!
這一下子可讓網友們炸鍋了,紛紛指責央視以及白巖鬆“不食人間煙火,不懂百姓疾苦”。
有錢誰會不願意花?前提是也得有錢啊!
因爲這番言論讓白巖鬆被追着罵了一個星期,而然這一切都是一個誤會......
來自於剪輯、自媒體的蓄意引戰,把百姓的怒火集中在他身上。
白巖鬆的原話是:
這麼聽起來就沒啥問題了,但媒體的“剪刀手”硬生生把這句話剪成了“不食人間煙火”。
而此次兩會,他又是憑几句話組成的一個“提議”實現了口碑逆轉、好評無數!
03
“建議把年輕人增收減負列爲整個提振消費的重中之重”!
單是這一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都覺得年輕人是最有希望、最有未來的羣體,實際上年輕人才是真正的弱勢羣體!
老一輩總拿着當年的思想否定現如今年輕人的擺爛行爲,覺得就是不思進取、不努力。
可他們不明白現在早就過了“遍地是黃金”的年代了啊......
論收入年輕人比不上父母,尤其是那些大城市。
就算月收入過萬也要精打細算,時代的紅利年輕人一點都沒吃着........
可物價、房價都在漲,這些壓力都落在了年輕人的肩膀上。
這也就是爲什麼現如今生育率持續降低,年輕人們寧願養寵物也不願意生孩子。
因爲寵物能輕鬆擁有,並且可以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藉。
但要孩子還需要戀愛、結婚等等一系列繁瑣的過程。
而白巖鬆也是直白的表示,首先就應該從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做出改變。
只要年輕人有了錢還愁消費上不去嗎?
此提議一出,確實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支持。
也讓許多人對他的印象有了改變,似乎他也不是王朔嘴裡那個只會傳話的“肉喇叭”。
骨子裡的做作似乎也根本不存在,因爲他注意到了最弱勢的羣體-“年輕人”。
他曾在一場演講中說道“中國是格外講究意義的國度”。
似乎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找到意義的存在才行。
而然做到有些事根本就不需要用意義來定義,例如你愛一個人非要有意義才能去愛嗎?
與其注重結果不如享受過程。
大家覺得呢?
文/編輯:y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