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線運價破冰 航運谷底反彈
全球海運市場在10月下旬出現轉折信號,中美兩國相互課徵港口費,引發美國航線運價急漲。圖/本報資料照片
貨櫃三雄概況
全球海運市場在10月下旬出現轉折信號,中美兩國相互課徵港口費,引發美國航線運價急漲;歐洲線跌至損益平衡線後出現止跌回穩;加上以巴戰火後的重建題材帶動中東區域運輸需求,市場氣氛明顯轉暖。
業者指出,貨櫃航運景氣「谷底反彈」正在展開,但未來最大變數仍是中美貿易報復升溫,恐壓抑後續貨量與全球景氣動能。15日貨櫃三雄長榮(2603)、萬海(2615)及陽明(2609)的股價因隔日衝出場,股價大漲後反轉往下。
據國際海運業者表示,10月上旬海運運價波動不大,10月下半個月因中美互課港口費,美西線每FEU(40呎貨櫃)運價由1,400美元一路跳升至2,300美元,美東線則升至3,100~3,200美元,單週上漲高達900~1,000美元。
航商表示,中美相互徵收港口費後,大陸籍船舶進入美國港口的成本大增,部分船公司選擇減班或轉航他區,導致美國航線艙位供給銳減。由於第四季仍爲北美耶誕節的傳統出貨旺季,供需失衡使運價被迫上漲。
不過與美國線不同,歐洲航線需求疲弱,運價逼近營運成本處於虧損邊緣,但多數船公司決定「不再殺價搶貨」,市場形成價格共識,運價止跌回穩。
航運分析師指出,歐洲航線報價已是成本邊緣,業者寧可減班以穩價,不願再打價格戰;隨着供給調整到位,加上亞洲至中東、歐洲的轉運需求回升,後市可望逐步修復。
除中美課稅效應外,地緣政治也成爲推升運價的重要題材。以巴衝突後的重建工程將帶動大量建材、機械與民生物資需求,散裝與貨櫃船運皆有機會受惠。
市場預期,中東及土耳其線航線的貨量將明顯放大,部分船公司已規劃透過蘇伊士運河調度船期,補足區域運能。
隨着亞洲近洋市場同步轉強,未來幾周東南亞、印度次大陸及中東航線的艙位利用率將逐步提升。
整體而言,航運市場供給縮減、價格止跌、題材發酵,業者普遍認爲貨櫃航運景氣在9月底至10月上旬已見谷底期,並在下旬開始爬升,第四季可望緩步反彈。
不過,業界也提醒,未來若中美兩國的關稅戰報復升溫、港口費政策有持續拉高成本的現象,雙邊貿易量將驟降,恐使此次反彈行情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