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退役將領促加速交付 臺國防支出可輕鬆達標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維克(左二)、美國聯邦參議員費雪(右二)29日在晉見賴清德總統後,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左一)、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右一)陪同舉行記者會。(杜宜諳攝)

臺灣面對中共侵略的壓力,《華爾街日報》主筆室認爲,臺灣雖然努力提升嚇阻力,但相較解放軍要在2027年做好侵臺準備,賴清德總統在2030年前要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5%的計劃還是過於緩慢。不過報導點出,目前美國積欠臺灣超過200億美元軍售,若美國能加速交付,臺灣國防支出能輕鬆突破GDP4%。

在全球關注美國總統川普能否爲烏克蘭帶來和平同時,借鏡這場戰爭會發現嚇阻力纔是最重要。賴清德計劃在2030年前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5%,臺灣明年的國防預算將上升至GDP3.3%,已接近北約近期畫設的GDP3.5%新目標。

不過《華爾街日報》認爲,雖然臺北嘗試向華府展現出「值得美國支持的真正安全夥伴」,但面對已存的威脅,再考量到習近平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做好侵臺準備,臺灣在加強嚇阻力的腳步還是緩慢。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從未放棄任內完成統一臺灣的目標,且他看到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表現不佳後,或許會更傾向以兩棲方式侵臺,然而西方國家至今還沒做好因應臺灣被封鎖時的準備。且兵推顯示,臺灣被封鎖後10日內將耗盡天然氣。

報導也示警,川普和他的政府成員多次要求臺灣國防支出應達到GDP10%,無論這是否實際,如此公開的言論,反而助漲中國宣傳美國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而臺灣的抵抗只是徒勞。因此對川普來說,更好的做法應該是確保美國發揮其作爲戰略伙伴的潛力。

至於如何達到此效果?截至今夏統計,美國尚未交給臺灣的軍售超過200億美元,美國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推算,如果能修正軍售案流程,每年交付更多武器,臺灣的國防支出將能輕鬆突破GDP4%。

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也曾示警,北京在臺灣周圍的侵略性軍演不單純只是演習,而是爲了強制統一臺灣進行的排練。他更直言,如果臺海嚇阻力失效,那川普政府大可放棄其他優先事項或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