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退款的錢去哪了?

原創 陳月芹 經濟觀察報 山東

目前,出現退款未到賬的訂單主要分成四類:一是“退款失敗”類訂單,最容易操作,用戶可手動發起重新退款;二是數年前的訂單仍顯示“退款中/審覈中”;三是顯示“退款完成”,但退款金額爲0;第四類是此次網友發起客訴的典型,即顯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賬戶”,但退款發起、審覈與完成時間完全一致,精確到秒,用戶查詢多個支付渠道發現並未到賬。

作者:陳月芹

封圖:本報資料室

8月24日開始,部分美團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多年前發起的美團退款並未實際到賬,一衆網友紛紛自查賬單流水才發現存在“中招”的情況。

受此影響,有用戶感慨,並不能完全信任互聯網平臺的電子支付系統。

經濟觀察報據用戶反饋統計,2014年—2019年是出現疑似“退款未到賬”訂單最頻繁的年份,2020年以後也有少量訂單涉及,覆蓋美團和大衆點評等App內的餐飲、酒店住宿、機票高鐵、景區門票等業務。

8月24日晚間,美團客服官方微博發佈一則說明,稱“用戶退款未到賬”問題主要分爲兩類,一類爲平臺退款進程的相關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時,導致用戶誤解;另一類涉及訂單數較少,部分用戶銀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等支付渠道出現異常,無法按原路接收退款,系統會退款至用戶的美團餘額中。

“消失”的退款

8月25日,一名美團用戶自查美團和大衆點評賬單,發現2015—2017年間有30多個訂單顯示“退款失敗”,他按照機器人客服的指令發起指定銀行卡退款後立即到賬,目前已追回1000多元“遲到”的退款。

該用戶看着退款進度從2016年6月1日“美團審覈通過”“已受理退款”到2025年8月25日“已成功退款至**銀行卡”,這筆退款在9年後才最終完成流程。這讓他意識到“美團退款未到賬”問題並非個別傳言。

目前,出現退款未到賬的訂單主要分成四類:一是“退款失敗”類訂單,最容易操作,用戶可手動發起重新退款;二是數年前的訂單仍顯示“退款中/審覈中”;三是顯示“退款完成”,但退款金額爲0;第四類是此次網友發起客訴的典型,即顯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賬戶”,但退款發起、審覈與完成時間完全一致,精確到秒,用戶查詢多個支付渠道發現並未到賬。

還有用戶自述同一筆訂單在不同時間截圖中出現金額差異,她曬出同一筆訂單8月25日上午和下午的退款界面截圖:上午11:07顯示美團審覈通過,退款至原支付賬戶254元;到了下午2:04,退款金額變成了336元。

除了用戶主動申請退款的訂單,承諾過期自動退的團購券是此次風波的“重災區”。2016年美團推出“過期自動退”服務,如果團購券過期且未消費,系統會自動發起退款,無需用戶操作,適用於大部分在線售賣的團購單,如餐飲、休閒娛樂等。

一位大衆點評VIP7級會員(滿級爲8級)用戶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平常看到划算的券會先囤着,沒用上會自動退,甚至把囤券當攢錢,每月在美團和大衆點評的消費在2000元以上,直到最近考古式倒查近10年來賬單,才發現數十筆訂單沒有到賬記錄,涉及金額超4000元。

美團用戶們涌向客服。多名用戶稱,自8月25日以來,其聯繫美團人工客服時前面排隊數十人,高峰時一度排隊人數99+。

前述大衆點評VIP7級會員用戶自查發現80多筆訂單疑似未實際退款,美團客服反饋稱資金已退回至“美團餘額”並被使用,但她表示沒有看到相應明細,也不能接受“原支付渠道異常”這一說辭。該用戶稱10年來未更換過支付寶、手機號和銀行卡,且在發生“退款異常訂單”的2016年前後,她還申請了其他訂單的退款,併成功退回到支付寶。“爲什麼有的訂單退款能成功退回,有的訂單退款進入美團餘額?”

8月23日,另一位用戶被客服告知,其於2014年、2017年的兩筆顯示“退款中”的訂單,錢已退到美團錢包,後期被用戶提現或使用了。不過,8月24日,該用戶再打客服電話,當天銀行卡就收到了196元的退款,次日第二筆也到賬。

不過,也有部分用戶倒查發現,一部分訂單的錢確實被退回到美團餘額中,而這筆錢被後續的訂單支出抵扣掉了。他們建議,把申請退款後一兩個月的收支賬單做盤點,如果收支平衡即可說明退款確實到賬了。

10年前的“迴旋鏢”

一位美團交易系統平臺(TSP)員工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目前還不清楚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bug,可能是支付路徑搭建存在歷史遺留問題,或是第三方支付提供的SDK(軟件開發工具包)有漏洞,也可能是審覈退款流程出了問題等。該人士稱,現在查不了2017年以前的餘額記錄。

他解釋,退款流程一般是用戶申請,美團向合作的第三方支付銀行通過接口發起申請,處理成功後,美團修改訂單狀態。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接口出問題,都可能退款失敗。一般確認退款失敗的訂單當天會再次處理,即使有些訂單退款遇阻,清分過後也會再次處理。類似問題在抖音、淘寶、拼多多等平臺都出現過,例如運費險沒有自動退等,但因爲美團團購券量較大,過期沒有自動退的情況也比別家多。

這位美團交易系統平臺員工稱,美團外賣、團購、酒店三大業務並行,但系統內不同業務的優先級差別很大,一定是優先保障交易、配送、補貼等促進交易成功的環節。

一位互聯網平臺結算部門員工分析,此類退款未到賬的訂單可能涉及多個部門,一是用戶發起退款申請後,平臺沒有及時審覈,退款狀態一直沒生成,資金被凍結在平臺內,即退款狀態未審覈;另一種情況是顯示退款成功,但資金沒有到賬,即資金與訂單狀態不同步。後者更復雜,溯源難度更大。

此次退款風波又把美團自建支付體系合規化的10年曆史翻了出來。起因是部分用戶被客服告知,2016年以前的訂單退款已退至“美團錢包/餘額”中,但這一功能2017年才上線。

實際上,早在2015年,有用戶在社交媒體反映其退款被轉入了一個名爲“美團錢包”的賬戶中。該賬戶具備儲值、餘額管理等功能,並實質性地介入了交易資金的結算與管理。但當時,美團還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直到2016年2月,美團APP正式上線“美團支付”功能。律師熊萬里通過社交媒體,向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實名舉報美團在未領取《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下,從事第三方結算支付業務,引發監管機構關注。

7個月後,美團宣佈全資收購北京錢袋寶支付技術有限公司,取得金融服務“入場券”。隨後的兩年裡,美團曾因“二清”(即二次清算)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即美團違規將消費者支付的款項,先劃轉至美團旗下不具備支付業務資質的關聯公司——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而未直接進入擁有支付牌照的錢袋寶的備付金賬戶。

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或給此次爆發的“退款未到賬”的溯源工作增加難度。

8月25日,一位用戶被客服告知退款未原路返回,而是退到了美團餘額中,隨後其打開美團App上“歷史退款至餘額記錄”一欄,看到了自2015年1月6日—2016年9月22日期間的6筆退款記錄。

到了8月26日下午2點,他再打開“歷史退款至餘額記錄”,只剩下2016年9月22日的唯一一筆退款記錄。就在2016年9月26日,美團官宣收購錢袋寶。

原標題:《美團退款的錢去哪了?》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