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通勤4小時太浪費?她把高鐵變成「專屬書房」,還考到國際證照!

大家都說通勤是人生最浪費的時間,但卻是在高鐵上,我獨自升級了。

臺北、新竹通勤上班的日子默默來到第六年。每一天,我都要花4小時在交通工具上,很多人問我「太浪費時間了!不累嗎?」

累。但我沒有浪費時間,反而創造我極高的工作工作效率。

一開始我選擇開車往返,後來發現開車時間我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緊緊盯着前方,上下班反而更疲憊。

半個月後我改買高鐵月票,初期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好,跟着其他人一樣追劇、睡覺,後來開始想「我能不能做更有意義的事?」

我報考PMP國際專案管理師,每天高鐵通勤時間就是最好的溫書時刻,沒人打擾、不會分心;開車時就反覆「聽」重點解析。短短不到半年,證照到手。

以前新聞採訪工作24小時待命、嚴守客觀中立,心情緊繃,極度資訊焦慮,我根本不敢「浪費」時間去看雜書、更不敢吐露自己的心情和立場。

證照考完後,我又去上了社羣管理行銷課程。每天通勤時間,我就打開電腦開始寫文章,你現在看到的粉專貼文,幾乎九成以上都是我在高鐵上完成的。

後來,出版社找我寫書評,通勤時間沒有孩子、工作打擾,我可以自在進入心流,和書本對話。這幾年,我看的書是我人生總和的好幾倍。

所以你說「這六年通勤都在『浪費時間?』」如果我只是追劇、發呆,也許是吧!但因爲我把討人厭的通勤時間轉換爲「高效率書房」時間,一切就迥然不同。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介紹的是如何有意義運用時間,重新定義人生的優先順序。

我覺得特別管用的秘訣,就是「轉換時間的含意」。

「爲時間命名」就是轉換時間含意的其中一個作法,關鍵在於產生認知。

大多數的媽媽什麼時候開始跟孩子產生連結?不是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是當我們開始爲腹中孩子取小名的時候。

因爲開始取名,開始和孩子對話,這麼一來,身爲母親的感受就會越來越強烈,孩子的存在就會變得越來越特別。

時間也是如此。命名後會產生認知的效果,或是產生偏愛,進一步創造出價值。

那麼,該怎麼正確的轉換時間的含意,創造出價值呢?3個方法快筆記:

①   找尋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物:

例如出席漫長的會議,可以看看其他發言者,有沒有能供自己工作參考的表現?就算對方表現差勁,也可以思考如果是自己可以怎麼做更好?

②   展開能提升自己評價的行動:

例如學校或公司的團體任務,大多數的人都只想應付了事、有做就好,但我們可以選擇積極參與,讓師長或同事、主管留下「這個人做事都全力以赴」的印象。

③   爲時間重新命名賦予意義:

例如明明是討人厭的高鐵車廂,我們把它命名爲「高鐵辦公室」、「高鐵電影院」;學校要求的畢業實習,把它命名爲「免費職前訓練班」

也許你無法選擇現在的通勤、工作、家庭狀況,但你能選擇怎麼看待這段時間。只要你願意重新定義,這些看似苦悶的時光,也能成爲你人生最重要的養分。

時間從不偏心,它永遠留給那些知道該怎麼用的人。

=

【延伸閱讀】「我愛你,你就必須聽我的嗎?」父母與孩子最好的距離:擺脫以愛爲名的支配,把「課題」還給孩子

【延伸閱讀】孩子跟你說「不可能,我做不到,我沒辦法!」怎麼辦?傳奇太空人教你3個克服萬難的心態《打敗不可能》

【延伸閱讀】不是因爲我夠強,是因爲我夠慘!川普關稅讓我想起那年人生谷底 完成人生夢想清單

【延伸閱讀】別再當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乖女兒如何劃清界線,擺脫「媽媽的傷口」?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贊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