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繞森林走一圈 深山馬鹿場守護無數生靈
救助馬鹿現場。(取材自華西都市報/受訪者供圖)
一座隱藏於深山之中、沉默的馬鹿場,迄今爲止,馬鹿場的工作人員已救助馬鹿、貓頭鷹等多種野生動物,其中不乏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0年的歲月變遷,他們用行動守護着無數生靈。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58歲的周徵華是涼山州木裡縣李子坪鄉的四川鴨咀野生動物繁殖基地負責人。周徵華的故事,要從一頭受傷的馬鹿講起。但發現牠的人不是周徵華,是木裡縣後所鄉野洛村的村民陳縱華。
40多歲的陳縱華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2024年5月13日夜裡,臥羅河峽谷裡不時傳來陣陣「似像非像的牛叫」,第二天早上,陳縱華開着小船向峽谷駛去,順着聲音爬上石頭,陳縱華髮現前方岩石間站着一頭瘦骨嶙峋的野生馬鹿,似乎受了傷,陳縱華立即撥通了森林公安救助電話。
上午10點,木裡縣森林公安和木裡縣自然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陳縱華駕駛着另一艘稍大的船,配合工作人員用繩索將馬鹿小心翼翼地拽上船並送到馬鹿場。周徵華和同事初步檢查判斷:這是一頭成年公馬鹿,四蹄流血,肚子和背上蹭掉了皮毛,一道細長的傷口還滲着血,看起來像是跑了很遠的路。
周徵華和同事們對其受傷部位進行消毒、上藥、包紮。兩三天後,馬鹿便可以直立行走。周徵華和同事將牠帶到森林內,放歸山林。沿着此路,周徵華和5位同事們每天都要繞森林走一圈,負責救助、巡山,記錄野生動物的繁衍變化和習性。
據「木裡藏族自治縣縣誌」記載,這座始建於1965年的馬鹿場,原位於木裡縣鴨咀自然保護區,最初以野生鹿、麝的飼養工作爲主。後因原址修建水電站,搬遷至李子坪鄉,如今已成爲木裡縣唯一的野生動物救助過渡區域。迄今爲止,馬鹿場的工作人員已救助馬鹿、貓頭鷹等多種野生動物,其中不乏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關於那隻馬鹿的故事,還在延續。陳縱華髮現並救助了野生馬鹿,木裡縣自然保護中心獎勵了他2000元人民幣,並頒發了「保護野生動物榮譽公民」證書。
在木裡縣,野生動物的保護已形成多方聯動、分工合作的機制。在負責救助的馬鹿場之外,還有自然保護中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或機構負責提供救助支援、動物保護宣傳等資源。如今,木裡縣已建立3個自然保護區。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金雕、白脣鹿、牛羚等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灰背隼、血雉、藏馬雞、穿山甲、小熊貓等29種。
周徵華(右)與同事在巡山路上。(取材自華西都市報)
周徵華、陳縱華等人救助的馬鹿。(取材自華西都市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