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沉迷手機的“學霸”,最後只能看別人的背影
說實話,每次看到那些初中畢業時未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孩子,我心裡總有種莫名的衝動——不,是一種想扇自己的衝動!
回想起當年,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曲折”歷程(當然,這不是指我沒上高中,而是過程充滿了波折)。
在那些年裡,常常在離目標近在咫尺的時候才意識到:
如果不是早些時候在某些環節掉鏈子,或許我能走得更穩,站得更高。
可是,遺憾的是,這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道理,偏偏很多同學都直到高中了才懂。
那麼,爲什麼有的同學一躍而上,輕鬆進入名校,而有的同學卻永遠在“普通”學校中徘徊?
難道真的是腦袋不夠用?還是運氣不好?
又或者,這些不爲人知的“坑”悄悄地把你絆倒,讓你永遠無法站直腰板?
今天,我不打算談一些深奧的理論,也不想引用什麼專業術語。我就想通過一些我們身邊的真實例子,帶你看看那些成績平平,或者總是掉鏈子的同學,到底有哪些“硬傷”。
這些硬傷未必是天命,而可能是你“不自覺”中給自己挖的“坑”。
1、懶惰,是你最大的敵人
你可能覺得:“懶惰?這也算硬傷?”
我告訴你,懶惰可真是個致命的隱形殺手!你知道嗎,懶惰其實並不是“天生”的,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深陷其中。
懶得背單詞,懶得做題,懶得思考,最後就會發現自己掉隊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常年“拖延症”的同學。
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刻,考試前才猛然發現,哎呀,作業堆積如山,考試內容也一個字都沒複習。
這種情況往往最危險——拖延就像是一個看不見的炸彈,直到關鍵時刻纔會爆發。
比如有個小夥伴,作業總是拖到臨近交時纔開始做,甚至經常是在學校的補習班裡熬夜“抄作業”。
以爲交上去就萬事大吉,結果發現第二天考試時,成績總是低於預期。
即使熬夜“補”完作業,也遠遠趕不上那些早早做完、並且認真思考過的同學。這種做作業的方式,不僅僅是在“寫”,更是讓你的大腦無法得到應有的鍛鍊。
如果你總是拖延,總是“臨時抱佛腳”,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越來越浮躁,做事越來越不專注,最終只會錯失本該屬於自己的好機會。
其實,做作業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完成任務,而是通過反覆思考、鞏固所學的知識,給大腦做“加油”。
你每天都沒有耐心去做作業,那麼後續的學習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好白天的碎片時間,及時整理作業,回家後纔有更多時間做題和總結,真正做到穩紮穩打。
這,纔是真正的“制勝法寶”。
2、偏科:心有猛虎,英語是心結
偏科,簡直就像是你背後一個無形的絆腳石,時不時地把你狠狠絆倒。
你看,那些同學中,總有那麼一兩門學科成爲了他們的“天敵”,尤其是英語,成了他們心中的痛。
每次考試,英語總是能把他從好成績的榜單中拉下去。
你敢想象,有的人,平時英語成績能穩定在60分左右,而能考個60分就已經是“天降大赦”了。
這種情況,不光讓人心碎,還會讓你深刻感受到差距有多麼巨大。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同學,平時每次考完其他科目回家,幾乎都在複習英語,背單詞、做語法題。
可是,過了幾個月後,他才發現,自己和那些每天輕鬆掌握單詞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那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背單詞的方式太“懶”,總是看了一遍就忘了,完全沒記住。
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把英語抓緊,不再“懶”下去。後來,他的英語成績才逐漸有了起色,慢慢找回了自信。
真正提升英語,最核心的,其實就是每天不斷積累和理解。
背單詞只是基礎,但只有理解每個單詞的具體用法,纔算是在“掌握”它。
每天背幾百個單詞,按部就班地做練習,這種長期的積累,纔是語言能力飛躍的關鍵。
3、拖延症:專注力差,分分鐘喪失成績
成績差,除了天賦的因素,專注力其實佔了很大一部分。
你可能覺得:“專注力影響成績?這不是聽起來很扯淡嗎?”但事實就是這麼殘酷——很多同學因爲一時走神、心不在焉,導致大量失分。
記得那次數學考試,我有個朋友,他考試時心思完全不在題目上,甚至提前交了卷,心裡想着:“
這也不算啥,反正也不差。”然而,成績出來後,他才發現自己和其他同學相比,差了好幾十分。
這種情況,就是因爲專注力的差距。
你明明具備足夠的能力,但因爲沒有集中精力,反而錯失了那些原本應該屬於你的分數。專注力其實不難培養,關鍵是從小學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保持一定的運動量,跑步、游泳、騎車,能有效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從而提高注意力。
運動不是爲了“瘦”,而是爲了讓你的大腦更加“機靈”。
長期堅持,學習時,你的專注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所以你要明白,成績的好壞,並非一張死板的成績單。
它是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細節積累的結果。無論你是拖延症患者,還是偏科重災區,都不是命運的定局,而是可以通過調整方法、改變心態來打破的困境。
想要實現逆襲?那就從你每天的小習慣做起。
記住一個簡單的道理:高中的門檻並不是等你準備好再去跨越,而是在你平凡的努力中,決定是否能夠從平凡走向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