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到心理師 靳秀麗:慢慢走比較快(上)

60歲揮別做了大半輩子的媒體工作,成爲心理諮商師,靳秀麗的人生大轉彎並不尋常。媒體人習慣高效率、抓重點,心理師講求陪伴諮詢者探索,慢慢於鏡映中找到方向,這樣截然不同的角色轉換需要足夠的探索跟準備,她建議每一個人同樣都該給自己5~10年時間,好找出讓人生下半場幸福感之道。

靳秀麗曾是知名媒體人,從節目主持人到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到經理,她曾是媒體產業裡少數能在高壓與混亂中,仍說出一口漂亮話的人。外人看似風光平順,她也看似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但2015年媒體圈數位轉型浪潮席捲之際,處在安逸中的她開始出現中年危機,她心底浮現一個聲音:「我就這樣了嗎?未來要幹嘛呢?」

中年危機浮現 探索人生新方向

身爲公司主管的她,雖帶領團隊完成轉型,但過程中,除感受到不加速轉型會被淹沒的衝擊感,過去的新聞媒體做法也正大幅改變,她意識到「與其由勉強學習的數位移民做轉型,不如讓數位原民來。」這股媒體數位轉型巨浪讓她決心轉換跑道。

靳秀麗

靳秀麗曾是知名媒體人。報系資料照

同時靳秀麗十分嚮往工作到最後一口氣的人生,她解釋是證嚴法師分享:「人類的身體,大家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應該好好的使用身體直到最後一口氣。」這句話她深感認同,「很多慈濟人真的都做到最後一刻,英國女王去世前一週都還在接待訪客,哇!我覺得太幸福了。」靳秀麗引此爲典範。

此時,讀書時曾想做心理諮商師的念頭再度浮現,雖然求學階段最後順從父母之意念商科(中興統計),但如今在探索人生下半場發展方向時,這個未竟心願又逐漸浮現變得清晰。

剛好也是慈濟志工的她,意識到做家庭訪視時會遇到瓶頸,有時不一定是生活貧窮,而心靈貧窮需要幫助,但她卻苦於無技巧能介入,逐漸地,人生下半場方向開始聚焦,心理諮商師之路逐漸明朗。

但要做心理諮商師,跨入門檻很高,除需要念4年研究所,還需要考取國家執照才能執業,但考取後,由於屬於醫事人員,執業到70~80歲都沒問題,正好符合她工作到老的規劃。

但真正讓她焦慮掙扎的,反而是57歲下決心考研究所,58歲考上成碩一新鮮人之後的日子, 她上班兼唸書,原本以爲可以兼顧。

提前退休爲生命畫布留白 迎接新的開始

但越唸書越喜歡心理諮商工作,更深深覺得自己已落後念4年大學的同學太久,更急迫想大量學習時間,理解更多技巧,另一邊,媒體工作能充分掌握,環境友善,認知上理解終究需要放下,但後來才發現情感層面還沒有做好準備,但理解心理諮商是一門面對人生命的工作,使命感讓她更想認真學習,但如此一來勢必有所取捨。

「好不容易找到想要做什麼,但當真正要離開原本舒適圈,實踐上會有很多內心戲,需要做情緒調適。」靳秀麗坦言,當真正要取捨時,內心反而開始猶豫,不斷冒出:有必要這樣做嗎?追尋夢想跟未知的害怕在拉扯,她才明白情緒是會落後的,以爲認知上想通了,但身體其實還在哀悼。

「我不是失去,我是選擇了一個新的開始。」靳秀麗跑去做2次心理諮商,並跟先生深談後,她逐漸理解自己害怕什麼,體悟這是一次自我選擇,而不是失去,朝心理諮商發展,是有更精彩的篇章要開始,退休只是先讓畫布留白。

她完全體會這點後,終於在60歲研二時,爲自己30多年新聞人生畫下一個逗點,而不是句點。

下一篇

媒體人到心理師 靳秀麗:慢慢走比較快(下)

王振堂

放下世界級商戰恩怨

王振堂的6字真言幸福白皮書

看更多

看更多

林文伯

不能沒有矽品,也不能讓圍棋消失!

林文伯的棋王人生

看更多

看更多

李學寒

商場不是修羅場

李學寒把人生當成一場修行

看更多

看更多

盧進忠

登出被工作追着跑的第一人生!

盧進忠從「廁所先生」找啓發

看更多

看更多

劉秀枝

每一天都很幸運!

劉秀枝退休18年活出富足時光

看更多

看更多

文字|王鬱倫

編輯|林語柔

設計|林庭毅

工程|林鬱軒、連政瑋

企劃|陳彥甫

監製|蔡美玉、曹正芬、簡正一、楊孝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