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雙反調查 盯上七臺廠 針對特定單體與寡聚物採取措施

美國商務部已對臺灣特定單體與寡聚物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商務部已對臺灣特定單體與寡聚物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此案一共涉及七家臺灣化工領域的企業。

根據美國商務部在聯邦公報發佈的公開調查通知,商務部3月27日收到一項反補貼稅申訴,與從臺灣進口的特定單體與寡聚物有關。這項申訴由美國本土生產商Arkema代表國內產業提出,指控臺灣當局提供單體與寡聚物生產商補貼,這些進口已重創美國產業,或構成嚴重威脅。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昨(23)日證實,美國商務部於4月16日公告對臺灣與南韓的單體與寡聚物(CMOs)展開反傾銷調查,同時對臺灣進行平衡稅調查。據統計,去年美國自臺灣進口CMOs約7,938萬美元(約新臺幣25.8億元)。

國際貿易署表示,在正式調查前,貿易署已向美方強調我政府相關措施均無特定性,不應進行平衡稅調查。現美方既已決定調查,貿易署將與業者共同因應,爭取較低稅率,也呼籲廠商積極應訴,維護出口權益。

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已針對南韓與臺灣的化學品進口啓動反傾銷調查,包括特定單體與低聚物,可用於製作黏合劑和塗料。美方也對臺灣相關生產廠商進行反補貼調查(即平衡稅調查)。換言之,美國對臺灣特定化學品展開了「雙反調查」。

Arkema在舉例證明美國產業受創時點出許多現象,包括市佔率下降、產量下滑、產能減少、營業利益縮水及營收萎縮等。美國商務部評估指控及各項證據後,認定這些指控獲得充分證據支持,符合展開調查的法定要求。

Arkema認定臺灣有七家單體與寡聚物生產商或出口商,但通知中未提供名單。不過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日前發佈的新聞稿顯示,此案涉及的公司分別是長興材料(1717)、日勝化工、國精化學等上市櫃公司外,還有臺灣科斯創、雙鍵化工、信捷先進材料及東昌化學。

從臺灣進口的單體與寡聚物是否衝擊美國國內產業,由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負責認定,ITC將在接獲申訴後45天內做出初步判斷。

如果ITC判定臺灣單體與寡聚物沒有重創或嚴重威脅美國產業的合理跡象,調查將劃下句點,反之則會遵照法規和監管時間規定繼續下去。

這次調查涉及的產品是某些多功能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以及丙烯酸化雙酚A環氧基寡聚物。調查範圍也涵蓋與調查對象產品混合或混制、但來自未被調查來源的寡聚物。除了臺灣,美國商務部也對南韓單體與寡聚物展開反傾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