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收走日商9成獲利 學者酸割地賠款

臺日韓歐GDP與美貿易相關資料比較

美國對日、韓、歐盟的對等關稅稅率都爲15%,但皆附帶投資條件,資深會計師分析,各國對於投資的細節都各自解讀,但若真如傳聞日商赴美投資的9成獲利都歸美方,感覺會像割地賠償,成爲美國附屬國。北商大財稅系教授黃耀輝直言,若臺商也被要求僅能帶回10%利潤,部分業者恐因資金匯出稅、匯兌風險等因素導致損失,血本無歸!

近日美國對日、韓、歐盟下調對等關稅稅率,並附帶多項投資、購買美國產品的協議,熟悉跨國貿易的會計師指出,投資細節還未敲定,但研判資金來源多會是貸款,或由各自國家的基金等出資,美國主要目的就是MAGA,營造經濟繁榮前景。

其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到,投資美國的9成獲利將歸美方,但會計師認爲,應不是全部投資額的獲利,而是侷限在小部分的投資項目,獲利也不是歸美方,而是循環「再投資」,應是翻譯的說法有誤解,若假設獲利全歸美方,感覺會像割地賠償,成美方的附屬國。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指出,臺灣的條件相比日韓歐較弱勢,GDP、市場規模都不比日韓,唯一優勢就是科技產業,因此可預期將跟上投資美國的隊列,由政府成立主權基金投資美國。

金融圈認爲,不論最終稅率高低,至少不確定因素暫時解除,股匯都少了些變數,不妨解讀爲利空出盡,接下來恐得觀察232條款中,臺灣半導體龐大的供應鏈能否全身而退,不需太悲觀,但也不要太樂觀。

臺股方面,4日開盤可能會受到美國公佈最新就業數據、恐慌指數VIX躍升至約6周高點衝擊,加上臺股近3個月漲勢過於集中,趨勢股有整理休息的空間。匯市在美元強彈下,新臺幣上週五放量摜破30元整數大關,改寫逾2個月新低。匯銀主管認爲,新臺幣連續7個交易日貶值,已達短線滿足,這主要反映美元走強,但上週五稅率出爐,貶幅反而縮小,加上見到3字頭後,出口商拋匯出籠,或許有機會重返2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