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餐廳沒有美國牛肉! 澳洲爽喊:賺到了

美國牛肉從北京餐廳的菜單上消失。(圖/路透社)

牛肉成爲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升級的最新例證之一。外媒報導指出,隨着貿易戰的升級,曾經是菜單上明星食材的美國牛肉將全面遭到替換,從北京美式餐廳的餐桌上消失。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引發的關稅大戰正對餐飲業造成衝擊。北京一家主打美式風格的燒烤餐廳Home Plate BBQ忙着重新印製菜單。這家餐廳過去使用的牛肉全都來自美國,現在正逐漸改用澳洲牛肉。該餐廳每月約消耗7至8公噸牛胸肉,等到冰櫃中的美國牛肉在未來幾周耗盡後,這家餐廳將全面改用澳洲牛肉。

報導中指出,美國牛肉只是這場全球最大2個經濟體貿易戰中成千上萬的犧牲品之一。其實在貿易戰爆發之前,美國牛肉價格本就相當昂貴。在北京宣佈報復措施,對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後,疊加原有的22%關稅,美國牛肉的價格幾乎變得高不可攀。

Home Plate的營運總監佩萊特(Charles de Pellette)坦言,高昂的價格確實讓餐廳很難繼續使用美國牛肉,而一旦現有庫存用盡,將全面改用M5等級的澳洲牛肉,其口感、品質和風味,都與美國牛肉相同。不過他也指出,「市場壓力和關稅讓我們別無選擇」。另外,豬肋排的供應來源也將改變,改從加拿大進口。

儘管美國每月對大陸的1.25億美元(約新臺幣40.9億元)牛肉出口額,在整體雙邊鉅額貿易中僅是極小的一部分,但美國牛肉從北京餐廳菜單上的消失,顯然預告了太平洋兩岸更多商品未來的命運。

中美貿易戰衝擊北京的美式餐廳。(圖/路透社)

不過路透社報導也指出,事實上,在貿易戰爆發前,美國牛肉價格就持續攀升,部分原因是美國多年來持續乾旱的天氣導致牛羣數量縮減至195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從去年5月到今年3月,美國牛胸肉價格已經上漲近50%,而加徵關稅後更是直線飆升,導致部分庫存已經見底,成本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美牛與澳牛主要銷往中高端零售通路和餐飲通路,在這個領域裡,兩者一直是競爭對手。現在,澳洲正試圖填補這一空缺,包括提供價格比美國更便宜40%的牛胸肉。

對於Home Plate來說,轉型已經初見成效。從5月開始,顧客將品嚐到按照德州和美國南方傳統長時間慢火熏製的澳洲牛肋排、牛胸肉和香腸。

佩萊特表示,「經過數個月的測試,我們發現澳洲牛肉的品質同樣出色,我們的顧客也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