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業風險評估:中共侵颱風險快速增加 企業應即刻着手應變

美國最新發布的商業風險評估報告警告,中共侵颱風險正在快速升溫,企業應該立即進行應變計劃的投資。(圖/新華社)

近日美日發佈聯合聲明後,臺灣國防部的報告顯示中共機艦擾臺規模頻率有升高現象。美國一份最新發布的商業風險評估報告提出警告稱,中共侵颱風險正在快速升溫,企業應該立即進行應變計劃的投資,避免受到供應鏈可能中斷的影響。

《美國之音》引述美國網路安全諮詢公司記錄未來(Recorded Future)威脅研究部門Insikt Group於12日發表關於中國的最新《威脅分析》(Threat Analysis)中指出,雖然中國侵臺「目前不太可能發生」,不過政治、經濟與軍事趨勢顯示,到2027年,中國領導層「可能會認爲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考慮發動入侵」。

該分析指出,「企業現在應開始進行準備性投資,以制訂應對臺灣可能遭受入侵的應急計劃,特別是如果它們在臺灣或中國運營、嚴重依賴亞洲的供應鏈或航運,或位於可能反對中國地緣政治目標的國家。」

分析稱,儘管目前在2025到2026年的短期內中國侵臺可能性不大,不過影響該部門評估的因素正在快速轉變。「從2027年到2049年,入侵的風險很可能會持續增加,雖然入侵的發生並非不可避免。短期內,中國幾乎確定它將繼續目前的脅迫行動,包括實施主要的軍事演習和侵入臺灣附近的海域和空域,同時謀求逐步升級這些低於入侵的脅迫行動」。分析還說,中國還可能展開暫時性以執法爲主的隔離行動,並對臺灣關鍵基礎設施展開網路干擾行動。

不過報告也表示,除非發生特別的誘因——例如臺灣如果宣佈正式獨立——中共領導層很可能會繼續專注於改善國內狀況,加強應對與美國緊張關係或與其他外國的衝突,例如在南海的問題上。

該分析報告說,評估認爲中國可能會在2027前建立軍事、經濟、社會及其他領域一定程度的準備,使其領導人能將入侵臺灣當作一場「選擇性戰爭」(war of choice),而不是爲了對特定因素做出反應,並降低侵臺的代價與風險。

分析指出,相關評估大致與美、臺官方自2023年以來對中共侵臺所做的公開聲明一致,亦即目前沒有任何特定的時間表。中共也有可能對臺灣施加封鎖,這是比入侵臺灣更有可能的選項。而且臺灣遭到入侵「幾乎一定會」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中斷重要運輸航道、摧毀半導體產業,並且使臺灣、中國,甚至是美國都可能付出廣泛代價。

報告最後建議企業考慮採取以下措施,例如與亞洲以外的潛在替代供應商建立關係、評估是否購買戰爭風險保險、採取應對變局的壓力測試以找出營運和投資上的弱點、維持主要電腦系統和數據的加密離線備份,並將高價值電腦系統隔離以防遭到網路入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