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爲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連日來,天氣晴好,在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學院的食用菌種植大棚裡,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潔白的菌柄頂着蜂窩狀的菌蓋,宛如一把把小傘在大棚裡錯落有致排列着,傳遞着豐收的喜悅。這些羊肚菌是現代農業學院教師何斌帶領學生食用菌協會成員培育而成,也是何斌帶領學生連續第五年成功種植。
大棚內,暖意濃濃,菌香撲面。何斌帶領食用菌協會的成員們,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羊肚菌從土裡拔出,輕輕抖落根部的泥土,動作嫺熟又溫柔。這些豐收的羊肚菌,已經成爲校園裡、大棚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羊肚菌種植難度大,對環境要求極爲苛刻,溫度、溼度、光照等因素都得精準把控。”何斌投身羊肚菌種植科研項目已有十餘年,其間克服了無數困難,面對又一年的豐收,感慨萬千。他介紹,學校現有5個食用菌大棚裡,種植的羊肚菌已達30多個菌株。
小小羊肚菌,科技含量可不低,飽含着何斌與團隊們的心血。要做好品種選育,就像在玩一場永不停歇的“生命密碼重組遊戲”,才能不斷從複雜變化中找到理想品種。而由於羊肚菌種屬於子囊菌,具有遺傳不穩定性,選育穩定性、特異性、一致性的優良品種絕非易事,按生物學系統選育法,至少需要5年連續種植,並通過羊肚菌DUS測試及省級以上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後,才能完成。“這不只是對我們科研成果的檢驗,更是爲學校、爲地方產業發展出力。”何斌深有體會地說。
在種植過程中,何斌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將課堂搬到大棚裡,手把手地教學生們如何調控溫度、溼度、光照度等環境參數,觀察羊肚菌的生長狀態,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控。學生食用菌協會朱宗一興奮地說:“跟着何老師種羊肚菌,我學到了太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從最開始對羊肚菌一知半解,到現在能熟練操作各項種植流程,還參與到品種選育的科研工作中,在實踐中感覺自己離成爲一名專業的食用菌技術人才又近了一步。每次看到羊肚菌茁壯成長,就特別有成就感。”
成熟後的羊肚菌一經推出,便在學校教職工中供不應求。“這些羊肚菌品質特別好,口感鮮美,而且知道是咱們學校師生自己種的,吃起來特別放心,也覺得特別驕傲。”購買了羊肚菌的老師們讚不絕口。爲了滿足大家的需求,師生們忙碌地採摘、分揀、包裝,大棚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何斌不僅在羊肚菌種植實踐上成果豐碩,在教學領域同樣成績斐然,主持完成省部教改項目1項、主編教材3本、主持建成省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1門、指導學生參加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金獎1項,爲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了大量新農人。除了校內的成果,學校的羊肚菌種植項目還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已累計推廣羊肚菌大田種植面積上萬畝,產值超億元。從校園大棚到幫扶鄉村,何斌與團隊用行動詮釋着科研育人與服務社會的使命,奏響了春日裡的科學與技術的“協奏曲”,爲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不斷“添磚加瓦”。
作爲眉山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農業學院在助力眉山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示範區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未來,學院將繼續加大產、學、研、訓、用,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爲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才。(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