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投資中國意願 創歷史新低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16日發佈2025年年度報告顯示,美企今年在中國的新投資計劃創新低。圖爲美中貿委會會長譚森。(中新社)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當地時間16日發佈的2025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的美國公司今年的新投資計劃創歷史新低,盈利信心亦下降;其中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和關稅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USCBC會長譚森(Sean Stein)表示,「川習會」可能會緩和雙邊緊張關係,商界都非常支持。

美聯社報導,該報告的調查對象爲130家在陸投資的美國企業,調查時間爲今年3月至5月間,當時正值中美兩國在關稅和非關稅領域發生衝突之際。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經貿談判後,中美雙方同意取消高關稅和出口限制,但由於雙方尚未達成更持久的貿易協議,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報告顯示,儘管82%的美國公司表示2024年仍實現盈利,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對中國市場未來持樂觀態度。在前十大擔憂的調查中,中美關係持續居於首位,關稅問題則由去年的第8名升至第2名;有75%受訪者表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是他們最擔心的成本問題。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對中國監管環境的擔憂,包括智慧財產權濫用和市場準入,今年並未進入前五。

譚森表示,現在在中國的美企盈利能力比幾年前有所下降,但包括聲譽風險、監管風險和政治風險卻在增加。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商業諮詢服務副總裁蘇利文(Kyle Sullivan)則指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公司表示,今年沒有新的對中投資計劃。同時,有27%的受訪企業打算將業務遷出中國市場,數量亦創歷史新高,高於去年的19%。

但報告也強調,多數美國企業仍致力於長期深耕中國市場,同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企業都認爲,如果沒有在中國的業務,企業將難以保持全球競爭力。

另外,約40%的公司表示,美國出口管制措施帶來負面影響,許多公司因成爲不可靠的供應商而遭遇銷售損失和聲譽受損。譚森認爲,出口管制必須非常謹慎地確定目標,因爲來自歐洲或日本的企業,或中國本土的企業將立即填補美國公司留下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