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高管:必須摒棄“美國永遠領先”想法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紐約時報》5月5日文章,原題:DeepSeek、Temu、TikTok,中國科技開始領先 2023年7月,當我們中的埃裡克·施密特和基辛格一道與中方官員會談時,中方似乎還沒有完全瞭解人工智能的力量。但當我們中的賽琳娜在19個月後再到中國時,樂觀情緒顯而易見。深度求索(DeepSeek)和其他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成爲晚餐對話的主要話題。電動汽車疾馳而過,應用程序提供無人機送餐服務。
這就是美國正在與之打交道的國家。中國正在多個科技領域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領先於美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前沿。無論從傳播科技、使科技實現商業化還是從製造科技產品來看,中國都已經形成真正的優勢。以史爲鑑,那些以最快速度採用和傳播科技的國家才能勝出。爲了贏得科技未來競爭,進而贏得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爭,美國必須摒棄“美國永遠處於領先地位”的想法。
中國曾在科技競賽中起步較晚。然而,與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一樣,硅谷未曾預料到中國另闢蹊徑,迅速在人工智能領域開發出一個成本低且尖端的競爭對手。如今中國的大語言模型與美國同行非常接近。
美國的主要公司大多開發專有人工智能模型並收取使用費用,部分原因是其模型訓練成本高達數億美元。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通過免費發佈其模型供公衆使用、下載和修改,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能更容易使用它們,從而擴大其影響力。
無論是中國的在線零售商希音(SHEIN)、Temu,還是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和TikTok,它們都已躋身全球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程序行列。再加上中國的免費開源人工智能模型持續廣受歡迎,不難想象,中國製造的自主“智能體”使用中國模型驅動的服務和產品將安排人們的生活和業務。
如今中國正在如火如荼地大規模部署機器人,宣佈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的計劃。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超過所有其他國家的安裝總量。在此過程中,中國還培養大量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人才,建立強大的供應鏈、令人難以置信的製造業規模,以及競爭如此激烈以至於唯一生存途徑就是永不停止迭代的國內生態系統。
這個由中國主導的未來已經到來——除非美國採取行動。美國應該學習中國做得好的地方。美國需要公開分享更多人工智能技術和研究,加快創新速度,並在整個經濟中加倍努力推廣人工智能。儘管美國最近削減研究經費,但美國在大學和私營行業創新方面仍然具有顯著優勢。即便如此,美國也不能低估中國爲追求科技領先地位而容忍短期經濟痛苦的決心。
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儘管面臨限制,但中國科技已經變得越來越好,因爲中國企業家已經找到用更少資源來做更多事情的創新方法。因此,對於美國加徵高額關稅之舉,中國民衆表現出令人驚訝的樂觀態度:中國已經做好準備,並認爲時間站在中國一邊。
美國已不再處於所謂的“中國遠遠落後於我們”的時代。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其創新能力、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繼續保持開放、中國繼續朝着到2030年佔據全球製造業45%的目標前進,那麼人工智能競賽的下一個篇章將是在每一個可能的縱深領域展開一場全面的對決。(作者是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及其辦公室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負責人賽琳娜·許,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