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分裂 分析:北約大危機 俄最大贏家 中國走大運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以來,俄烏戰爭和談的最新發展,已使北約的美歐盟邦間出現分裂。圖爲北約的「聯盟反應部隊」2月19日在羅馬尼亞進行代號「堅定標槍25」的聯合軍演。路透
2月28日白宮上演美烏領袖公然齟齬事件後,誰是最大輸家?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美國前總統拜登培育的美烏聯盟已支離破碎。此事件也顯示北約(NATO)歐洲成員國與美國間的一場重大危機逼近。
外界會就美國一直以來對烏克蘭以外的歐洲國家及地區,給予的安全承諾浮現更多問號和質疑。其中最大問題是,川普總統是否會履行前總統杜魯門1949年做出的承諾,即在北約集體防衛概念下,將任何對北約盟邦的攻擊,視爲對美國的攻擊。
前述擔憂出於川普第二任決心恢復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的關係。他既對烏克蘭施加巨大壓力,也向普亭做出重大讓步,這些讓步則將必須由烏克蘭人民埋單。對川普而言,俄烏終戰後的烏克蘭安全不過排第二,這使歐洲人脣亡齒寒,也擔心起自己的處境。
澤倫斯基不願配合川普做出讓步,這激怒了川普。若川普接下來凍結對烏軍援,烏克蘭的對俄抗戰仍會持續。問題在於烏方還能撐多久?烏軍能否有效地抵禦俄軍?如此一來,基輔的歐洲友邦在挺烏力道上勢必得加倍,以填補美國袖手旁觀的真空。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2月28日報導提到,這是美烏聯盟破裂的信號,反映川普回任不到六週,就使美國既有外交政策顛覆的嚴重程度,他幾乎徹底改變美國對這場歐陸戰事立場,轉而同情普亭、對澤倫斯基反感。
另外,最大贏家無疑是普亭及俄國。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專家魏斯認爲,現在看來,按莫斯科開出的條件停戰變得更爲可能,理由是基輔將擔心烏美關係徹底破裂,最好在俄方優勢變更明顯前,達成對烏方相對最有利的協議。
至於北京,自俄國侵烏以來,中國一直袖手旁觀,一面宣稱中立,一面則透過大買俄國石油等方式支持俄國的戰爭機器。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拉雷斯形容,中方既沒捲入與烏克蘭的爭端,也沒捲入與川普的爭端,像「坐在後座」,僅遠遠盯着事情發展。北京多年來始終未能裂解美歐關係,現在「中國的祈禱終於獲得迴應」,中方可能對眼前情況感到好笑,「同時也不敢置信自己(有這樣好)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