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在日生產Mk70「貨櫃化發射系統」 混搭防空與反艦中程打擊

洛馬研擬與日本產業合作,在當地生產Mk70 Mod1「貨櫃化發射系統」,提升「分散式殺傷」作戰能量。(取自DVIDS網站)

Mk70 Mod1可搭載「標6」飛彈與陸射版「戰斧」巡弋飛彈,執行防空、反艦與對地打擊任務。(取自洛馬網站)

去年11月成軍的自由級近岸作戰艦「南特基島號」(LCS 27),曾在後部直升機甲板上搭載Mk70出海測試。(取自DVIDS網站)

美國陸軍「提豐」陸基機動飛彈系統,由拖車載運Mk70 Mod1,擔負遠距防空與打擊任務。(取自DVIDS網站)

軍聞網站「Naval News」21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集團正與日本產業界磋商,探討在當地設廠生產Mk70 Mod1「貨櫃化發射系統」構想,若成案,將有助提升自衛隊海基與陸基防衛戰力,強化美日同盟嚇阻效能。

洛馬研發的Mk70 Mod1,已被美國陸軍採用做爲「提豐」(Typhon)陸基機動飛彈系統核心,透過混搭「標準6型」(SM-6)飛彈與陸射版「戰斧」巡弋飛彈,建構兼具防空、反艦與對地的「中程打擊能力」(MRC)。由於防衛省防衛裝備廳(ATLA)於去年提出「貨櫃式地對地飛彈發射系統」技術研發計劃;因此,洛馬也着手與日本公司接觸,討論合作可行構想,已獲得授權生產MK41垂直髮射系統(VLS)的三菱重工(MHI),則被列入潛在合作對象之一。

聯戰效能經驗證 可反制中共擴張

報導指出,除陸基版本,美國海軍也已讓數艘近岸作戰艦(LCS)搭載Mk70 Mod1測試;如獨立級近岸作戰艦「薩凡納號」(LCS 28),曾於2023年10月在測試中,發射標準6型飛彈打擊水面目標。另在2024年「太平洋捍衛者」(Pacific Defender)與「太平洋之龍24」(PACIFIC DRAGON 2024)聯演期間,美軍也運用水面艦艇發射「標準3型1A批次」(SM-3 Block IA)防空飛彈進行攔截測試,驗證聯戰效能。因此,未來若順利成案,可望配備於海自新一代近海巡邏艦(OPV)上,提升打擊火力。

報導且說,若計劃順利成案,未來Mk70 Mod1將可大幅提升海自艦艇的飛彈防禦能量,並與F-35戰機、無人機與其他艦船,乃至與陸基感測器進行資料通聯,執行防空、飛彈防禦與打擊任務,在拓展「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能量同時,強化反制中共擴張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