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提全球指引 助我加速獲防衛技術

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鍾樹明(前)出席在美國馬里蘭州埃利科特市舉行的美臺國防工業會議。中央社

第廿四屆美臺國防工業會議廿一日落幕,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指出,代表美國國務院出席會議的政治軍事事務局安全援助辦公室主任、代理區域安全副助卿赫姆斯邁爾在談話時提到美國政府將提出一項新的全球指引來加速審議,爲美國國防合作伙伴開放技術能力,而這其中也包括臺灣。

韓儒伯認爲,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但有利於臺灣的國家安全和防衛,同時美國納入臺灣的作法,等於一視同仁,對待臺灣就像對待日本、澳洲和英國等國一樣。

本屆會議正逢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但美國國防部代理助理部長羅耶爾和美國在臺協會(AIT)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藍鶯也應邀出席。韓儒伯說,會議聚焦多項議題,內容涵蓋國防工業、軍售交付、賴總統提出的「臺灣之盾」、臺灣關鍵基礎設施、臺灣在作戰中的生存率,以及出口管控等議題。

這是川普政府第二任期之下,美臺國防工業會議第一次舉行。韓儒伯說,他也觀察到美國對臺政策的延續性,對臺的安全協助仍是美國的優先事項,與拜登政府和川普第一任政府沒有不同。

韓儒伯認爲,美國的政策本質沒有改變,仍聚焦在協助臺灣對付諾曼第登陸戰式的攻擊,以及強化臺灣非對稱戰力,而就像格赫姆斯邁爾提到的,美國也會在技術能力釋出上做出變革。

隨着臺灣快速擴大對國防的投資,包括提高國防預算,賴政府也預計提出規模新臺幣一點三兆元的「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韓儒伯指出,本屆會議很密集討論到該如何把這樣的資金挹注到臺灣的國防,議題涉及臺灣國防工業如何管理這樣龐大的資源、美國國防工業的準備程度、軍售能否如期交付等。

韓儒伯也說,臺灣之盾會是臺灣接下來的優先事項之一;臺灣已經擁有很多打造臺灣之盾的裝備,但也可以購入更多NASAMS飛彈系統和愛國者PAC─三增程型(MSE)防空飛彈等。

對於美國明年可能推出對臺軍售,韓儒伯預期說,內容會有很多臺灣必須重複購買的項目,如彈藥等,他也希望會看到很多非對稱戰力的武器,並擴及傳統的武器平臺。他也點出臺灣需要更多的黑鷹直升機,海軍也需要補充S-70C反潛直升機,而臺灣的E-2K預警機也需要替代換裝。

「全球指引」非核心裝備 授權境外生產

韓儒伯提及「全球指引」,軍方官員解釋,這是由於美國的國防工業供應鏈出現嚴重交貨延宕,川普政府因此決定,部分非核心裝備或技術,允許廠商以商售模式和友盟國家洽談,在境外授權生產。然而,受聯邦政府關門影響,尚未拿到明確清單。

官員指出,國務院政軍事務局(DOS)本月公告釋出「軍售清單」,指明必須採取海外軍售模式的項目;在此清單之外,友盟國家就可透過商售取得授權生產或共同開發。清單以限制最少爲原則,不同國家的設限範圍也不同。我方尚未拿到清單,但據先前掌握訊息,尺度會與日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