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大降印度關稅50%→15% 竟與中國有關 換印減購俄油

印度「鑄幣報」(Mint)22日報導,印度與美國即將達成貿易協議,華府可能大幅度降低印度商品輸美關稅,從50%降至15-16%。畫面爲印度總理莫迪2月訪問白宮。(美聯社)

印度「鑄幣報」(Mint)今(22)日報導,印度與美國即將達成貿易協議,華府可能大幅度降低印度商品輸美關稅,從50%降至15-16%,促成印美達成協議的其中一個原因竟和中國大陸有關,印度將擴大采購美國玉米,填補美國流失的中國市場,同時也將逐步減少採購俄羅斯石油。

「鑄幣報」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出,原先停滯不前的印美談判即將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可能將印度輸美商品的50%關稅降至15、16%。

農業及能源議題是談判重點,印度考慮增加美國非基改玉米的進口配額,不過這些非基改玉米仍會被新德里課徵15%關稅,目前每年美國玉米輸出印度的配額爲50萬噸。因應印度國內家禽飼料、乳製品生產、乙醇產業的需求提升,新德里也可能考慮華府的要求,進一步讓美國玉米進入印度市場。

消息人士透露,印美也就印度進口美國非基改豆粕持續磋商;不過華府關切降低包括高價位起司在內等美國乳製品關稅的問題,目前尚未定案。

能源方面,印度正考慮開放美國乙醇進口,同時逐步降低採購折價俄羅斯石油,華府則預計在能源貿易方面進一步做出讓步。印度因大量採購折價俄油,遭美國總統川普額外課徵25%懲罰性關稅,疊加原先的25%對等關稅,總計稅率達50%。

消息人士表示,新德里可能不會正式宣佈降低採購俄油,而是非正式地建議國營能源企業向美國分散採購石油,印度高官也已造訪莫斯科,向俄方表達將減少採購俄羅斯石油的意向。

目前美國尚未同意對印度提供與俄羅斯相當的石油折扣,不過美媒近期報導,如今俄羅斯石油的折扣幅度已大不如前,與基準原油的價差大幅下降,2023年價差達每桶23美元(約新臺幣707元),10月中縮小至2-2.5美元(約新臺幣61-77元),讓中東及美國原油相當有競爭力。

目前印度原油進口來源國中,俄羅斯佔比爲34%,美國約佔10%。

除了關稅、農業輸入及能源問題,印度也推動在協議中建立機制,以便後續能持續檢視關稅及市場準入問題。

消息人士透露,印、美已敲定協議框架,可能於10月26至28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南亞國家協會高峰會(ASEAN Summit)上宣佈達成協議,但目前印度總理莫迪及美國總統川普都尚未證實出席峰會。

至於印美談判爲何能從原先的停滯不前出現轉機?「鑄幣報」指中國在貿易、關稅及美國玉米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是主要因素之一。中國近年來大幅降低美國玉米進口,從2022年的價值52億美元降至2024年的3.31億美元,同時間,美國玉米出口總值也從185.7億美元降至137億美元,美國亟需尋找新買家。

專家認爲,受北京強硬立場推動下,如今華府或許已準備好與印度達成協議,新德里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Global Trade Research Initiative)創辦人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分析:「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以及深化美中貿易戰,正促使華府重新思考與盟友的策略,尋求穩定的夥伴打造替代供應鏈。」他認爲這股推力可能促使美國加速與印度達成協議,「美國可能給予16-18%關稅,高於歐盟及日本的15%,但低於越南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