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印度緣何留不住最優秀人才?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30日刊登題爲《印度正在失去其最優秀的人才》的文章,作者是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薩達南德·杜梅,內容編譯如下:
印度媒體刊登了無數篇讚揚西方印度裔科技巨頭高管的報道。在受過教育的印度人中,谷歌的孫達爾·皮柴、微軟的薩蒂亞·納德拉以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阿爾溫德·克里希納都是出生於印度的美國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CEO),也是家喻戶曉的名字。
印度作家兼記者桑賈亞·巴魯認爲,印度人對本國持續的人才外流現象缺乏應有的警覺。在新書《成功人士的退出》中,他指出,2011至2023年間,有近190萬印度人放棄了本國公民身份。這在印度14.5億人口中僅佔一小部分,但其中包括了印度一些最具才華的工程師、醫生和科學家。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2023年的一篇論文發現,2010年通過嚴苛的印度理工學院全國入學考試的前1000名學生中,有36%的人在8年後移民,其中大部分前往美國。而在當年考試成績最頂尖的前10名學生中,移民率高達90%。
爲什麼這麼多印度人離開印度,卻很少有人回來?經濟機會是一個重要原因。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該指標考慮了貧困國家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較低成本),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爲1.1萬美元,約爲美國8.6萬美元的八分之一。
但這不僅僅關乎金錢。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生於印度的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指出,基礎設施的缺乏、過多的官僚和政治干預以及過於複雜的規則使得印度難以吸引科研人才。印度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6%至0.7%,遠低於美國和中國。
城市的髒亂差是另一個問題。德里繁華的郊區古魯格拉姆繳納了哈里亞納邦很大一部分稅收。但由於缺乏城市規劃,且政治階層受制於農村選民,古魯格拉姆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古魯格拉姆的豪華汽車淹沒在渾濁雨水裡的視頻是印度社交媒體上的常見內容。在班加羅爾最富裕的社區,街道上堆着腐爛的垃圾。德里擁有亞洲一些最昂貴的房地產,卻也有着世界上最糟糕的空氣質量。
巴魯認爲,西方日益高漲的反移民情緒可能會讓印度更容易留住或吸引回一些最優秀的人才。但造成人才外流的更深層次原因——一種以再分配正義而非個體的優秀爲導向的政治和知識文化——或許難以克服。(編譯/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