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條美國正落後於中國的新道路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政治新聞網”8月13日文章,原題:一條美國可能正落後於中國的新道路 作爲當今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在今年上半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全球實時碳數據”——一個由國際學者團隊領導的全球碳排放量跟蹤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6個月,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7%,而美國同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長4.2%。

這完全逆轉了過去十年來的慣常趨勢。不過,分析師表示,現在斷言這種逆轉已經成爲長期趨勢尚爲時過早。今年上半年的美中兩國排放數據與天氣、天然氣價格等短期經濟因素息息相關。而且,天氣和經濟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迅速發生變化。但全球經濟確實出現預示着將發生結構性變化的跡象。

目前,中國仍然需要大量煤炭,而煤炭是碳密集程度最高的化石燃料。中國佔全球煤炭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不過,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同比下降了2.6%。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大幅上升是發生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

按照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僅在今年5月,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就達到令人震驚的92.92吉瓦,從而將中國全國的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提升到10億千瓦以上。相比之下,截至今年6月底,美國的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爲134吉瓦左右。

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科學家格倫·彼得斯表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少反映了中國能源消耗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但彼得斯也表示:“即使中國今年的排放量有所下降,也不能認爲中國的排放量已經達到峰值。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繼續看到中國的排放量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

過去15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曾經一直穩步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的煤炭消耗量持續下降。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美國關閉全國近1/5的煤炭產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是否能夠繼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仍要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25年上半年,美國的煤炭發電量同比增長14%,強勁的電力需求和天然氣價格上漲是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特朗普已經採取緊急行動以保持一些燃煤電廠繼續運轉,同時,爲應對來自數據中心與日俱增的電力需求,包括美國西部大型電力公司亞利桑那公共服務公司在內的公用事業企業正在採取行動,發佈推遲關停有關燃煤電廠的計劃。

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家羅布·傑克遜表示,現在從2025年的數據中得出結論還爲時過早。但他表示,美國和中國顯然正在出現更廣泛的不同經濟趨勢。傑克遜說:“可以公平地說,如今中國和美國正在走上截然不同的發展軌道。”由於中國大規模採用清潔技術,未來五年,中國的絕對排放量和相對排放量都有可能呈現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大步前進”。傑克遜說:“美國不僅在縮減可再生能源部署規模,我們還在放慢電動汽車的推廣步伐。” (作者本傑明·斯托羅,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