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研究發現,火星地下深處存在液態水,規模可能如同“海洋”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謝昭】據美國“太空”網站18日報道,日本科學家在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火星無人着陸探測器收集到的火星地震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火星地下深處存在液態水,其規模很可能如同海洋。
報道稱,科學家去年曾提出,基於對火星地震期間檢測到的地震波速度進行的分析,火星地下深處,特別是距離地面約7.1至12.4英里(約合11.5至20公里)之間的岩層可能是“浸泡在液態水中”。如今兩名日本科學家找到了支持火星深處存在液態水的更有力證據。“許多研究表明數十億年前火星上存在液態水,最新的模型表明如今火星上依然存在液態水。”
據介紹,最新研究基於“洞察”號探測器搭載的SEIS(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器收集的火星地震數據。該儀器是有史以來第一臺在火星上運行的地震儀,它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收集了大量火星地震波。據介紹,火星的地震波和地球的地震波類似,主要分爲三類:振動和傳播方向一致的P波、振動和傳播方向垂直的S波以及沿着火星表面傳播的表面波。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P波和S波。其中P波傳播速度快,而S波較慢,且不能穿過液態水,因此測量這兩種不同地震波的信號強度以及它們到達地震儀所需的時間,就可以揭示火星地震波傳播的地下介質密度和成分。
日本科學家對火星地震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火星地下的岩石特性在距離地面6.2至12.4英里(約合10公里至20公里)的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與以前研究認爲的“可能存在火星液態水”的位置非常接近。進一步研究顯示,火星地下10至20公里深處的岩石很可能爲多孔結構,其中填滿了液態水。
爲了根據地震數據驗證他們的假設,兩名日本科學家還利用與火星岩石性質非常相近的一種玄武岩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在潮溼條件下,後者反彈的地震波特徵與火星探測器測得的數據很相似。
“太空”網站稱,此前的研究估計,火星地下深處可能有如海洋般足以覆蓋整個星球的液態水。“如果能夠證實火星地下存在如此多的液態水,那麼就存在火星上有微生物活動的可能性。”不過報道承認,以當前的技術,人類還無法接觸到火星深處存在的液態水或者可能存在的任何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研團隊近日也發現了火星存在古海洋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已發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據介紹,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搭載有火星次表層穿透雷達,用於探測地下結構和可能存在的水冰。中國科學家發現,火星車行駛沿途地下10米至35米深處存在多層傾斜沉積結構。這些地質特徵與地球海岸沉積物高度相似,爲火星中低緯度地區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地下證據。這項發現將火星液態水的證據從火星人跡罕至的極地地區,擴展到了更適合人類活動的中低緯度地區,證實了火星可能曾經是宜居的。如果這一區域曾存在海洋,那麼隨着氣候變遷,大量水分可能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爲未來火星基地的水資源利用提供了可能,將大大降低火星基地的建設和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