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爲何要對中國技術進步感到恐懼?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今日密歇根”網站4月17日文章,原題:爲何要對中國技術進步感到恐懼?近年來,中國的技術進步引起全球關注,中國的人工智能(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成爲西方人士欽佩和焦慮交加的焦點。這種二元性既反映出美國如何看待中國技術進步的更深層次緊張關係,也揭示相關恐懼、競爭和反思的複雜心態。

有學者認爲,中國迅速將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整合到醫療、保健等社會功能中,此舉被許多西方人士視爲“令人生畏”的進步。中國讓他們感到恐懼,不僅因爲中國在創新,還因爲中國在整合技術的道路上似乎比西方“快得多”。

美國西北大學副教授菲克爾表示,DeepSeek的創新,代表着西方將中國侷限於製造業的傳統觀念發生顯著轉變。這種轉變造成“認知失調感”,因爲中國在受限條件下開展的創新超越西方預期,向西方長期佔據技術霸權地位的傳統敘事發起挑戰。

在此背景下,中國成爲一面反映西方焦慮的“文化自負鏡子”。這些焦慮具體表現爲對數據收集、監控和自動化的恐懼。DeepSeek的成功觸及了這些恐懼,讓西方忐忑不安地意識到中國創新意味着爲經濟注入活力。

密歇根大學助理教授伊恩認爲,這些技術擔憂的背後因素是西方不願意接受這些技術進步的全部影響,尤其是當它們來自一個被視爲其意識形態和經濟競爭對手的國家時。對於安全擔憂,美國政府經常利用國家安全概念來證明政策的合理性,而且往往是以操縱方式來實現該目的。這種做法植根於一種有缺陷的零和思維:一個國家的“得”必須以另一個國家的“失”爲代價。

菲克爾表示,人工智能的興起給國家安全問題帶來新的擔憂,然而,將這些擔憂轉移到中國、而不是直接化解它們的傾向削弱了西方制定有效解決方案的能力。(作者黛博拉·霍爾德希普,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