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臺灣借鑑烏軍黑海奇襲 無人艇部隊成「阻共艦侵臺」關鍵
▲ 中科院6月於蘇澳龍德造船廠6廠碼頭舉辦「水面無人載具公開展示媒體參訪活動」。(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媒披露,臺灣正積極研發海上無人艇部隊,借鑑烏克蘭在黑海戰場的成功經驗,多款新型無人攻擊艇已進入測試階段,預計將成爲擾亂及削弱侵臺艦隊的重要武器。美國軍事專業媒體分析指出,這些無人艇將大幅提高北京軍事冒險的成本,可能成爲讓敵軍付出血腥代價的關鍵武器。
美國《海軍新聞》13日報導,面對對岸軍事威脅,臺灣國防建設明顯加速,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武裝無人水面載具的快速發展。這項戰略受到俄烏戰爭中烏軍在黑海作戰的啓發,烏克蘭運用無人艇成功癱瘓俄國黑海艦隊,奪取制海權優勢。
報導指出,單一武器系統雖難以決定戰爭勝負,但臺灣這批新型無人艇仍具備重大戰略意義,不僅能夠干擾並重創第一波攻擊部隊,更能對後續的補給作業造成沉重打擊。報導特別提到,中國的兩棲登陸艇將成爲這些無人艇的首要攻擊目標。
中科院6月的展示活動中,12家廠商展出首批具備實戰能力的設計方案,顯示臺灣無人艇研發進程已明顯加快。已知主力機型包括「快奇」無人艇,採用低矮船體設計,配備雙引擎動力系統,最高航速可達43節,並搭載衛星通訊設備及多種武器系統,包括船首撞擊爆破裝置、無人機收納艙,以及六管滯空攻擊彈藥發射器。
另一款「奮進魔鬼魚」則展現更前衛的設計感,這艘三體船採用隱形玻璃纖維船體,全長8.6公尺,寬度3.7公尺,且具備載人功能,最高時速35節。其帆狀桅杆底部設有駕駛艙,前甲板的顯眼雷達罩可安裝萬向衛星通訊天線。
「海鯊800」則是原400型的放大強化版本,採用雙舷外機配置,特殊的全封閉設計提供額外裝甲防護;9公尺長的「食人魚」無人艇具備隱身外型,中段設有大型上層建築作爲無人機庫,船體更塗覆雷達吸波材料,大幅降低被偵測機率。
分析認爲,這些無人艇若能大量生產並保持作戰模式機密性,將爲北京的軍事決策者帶來巨大變數。報導評估,透過靈活運用這些無人武器系統,臺灣可有效引導敵艦進入長程導彈等其他防禦武器的射程範圍,形成多層次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