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單身潮引發全球生育率持續下降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道 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4月9日報道, 隨着選擇傳統婚姻和組建家庭的人越來越少,世界各地的結婚率和生育率正在下降,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實。

許多國家正試圖通過鼓勵夫妻生孩子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但問題似乎越發棘手——完全不談戀愛、選擇單身的人急劇增加。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3年,42%的美國成年人沒有伴侶。2024年,美國單身戶的數量達到3850萬戶,佔美國家庭總數的29%。反觀1974年,單身戶僅佔家庭總數的19%。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迅速興起的單身運動?曼哈頓研究所研究員、家庭研究所研究員羅伯特·維爾布魯根告訴《新聞週刊》,簡言之,對年輕一代而言,“單身生活似乎更可行,更具吸引力”。

單身人數上升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單身狀態看起來具有吸引力。許多人認爲,單身就是年輕和無憂無慮的代名詞,那麼爲什麼要爲了結婚生子而放棄這些美好呢?維爾布魯根表示:“隨着結婚年齡的推後,我們的文化美化了單身生活,大齡未婚司空見慣。”

《老友記》和《慾望都市》等流行電視劇向千禧一代灌輸了未婚和自由是一種時髦的觀念。年輕女性想成爲凱莉·布拉德肖那樣的獨立女性,而男性則想成爲喬伊·崔比亞尼那樣的花花公子,而不是專一的羅斯·蓋勒。

長期以來,婚姻被視爲女性的一種保障,她們需要依靠男性來獲得收入和穩定的生活。快進到現在,女性正在開闢自己的道路,她們能夠養活自己。

過去十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美國貧窮和工薪階層男性羣體的結婚率最低,單身率最高。

雖然科技和社交媒體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廣闊世界,但它也可以讓我們與真實的世界隔絕開來。

維爾布魯根認爲,它改變了年輕人的互動方式,“破壞了他們的社交生活”。他們不再出門去見朋友來保持聯繫。只需要發送表情包和照片牆短視頻就可以保持聯繫——而這已經成爲現代愛情的通用語言。

維爾布魯根告訴《新聞週刊》:“約會市場受到的影響最爲明顯。在這個市場上,網上約會已經成爲一種趨勢。這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擴充潛在的對象人羣,找到更合適的伴侶,但同時也會讓他們迷失在無窮盡的選擇中而錯失真愛。這對人際關係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瑪麗維爾聖路易斯大學社會學教授肯特·鮑斯曼說,另一個因素是年輕人進入成年的時間推遲了。年輕人在這個世界上站穩腳跟需要更長時間,對許多人而言,戀愛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鮑斯曼在接受《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保持單身或推遲婚約不僅僅是個人選擇,而是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婚姻已經從一種成人儀式變成了一種頂峰體驗。正是因爲經濟上的脆弱性,結婚成了人們想要回避的人生大事。

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嗎?

目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研究人員似乎對如何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存在分歧。聯合國強調,在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的國家中,有62%的國家採取了旨在增加出生人數的政策。這些措施包括髮放嬰兒獎金和家庭津貼、增加育兒假、減稅和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等。

然而,美國凱託學會表示,實施生育激勵政策的國家的出生率只出現了小幅改善。鮑斯曼認爲,直接向新生兒家庭發錢並非解決方案,最大的激勵措施是解決與組建家庭相關的經濟障礙。

維爾布魯根對此持不同的看法。他建議全社會開展“一場有利於生育的文化轉型”。他認爲,這對政府來說會更實惠,因爲它不涉及開支巨大的政策,儘管改變公衆認知將具有挑戰性。(編譯/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