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從西南邊陲小村看中國扶貧成就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17日報道,原題:與美國貿易爭端之際,“自信”的中國講述脫貧工作 與北京、上海等流光溢彩的中國城市相比,麻栗坡的農村簡直是在另一個世界。通往此類村子的道路狹窄,有時甚至要繞道深谷。但中國官員表示,中國西南部這個森林茂密、多山的邊境地區取得的進展,也是他們對中國發展模式以及應對貿易爭端能力“充滿信心”的一個原因。上週,由多國媒體記者組成的記者團走進麻栗坡縣,探訪中國鄉村振興對口幫扶經驗。

麻栗坡是中國近幾十年來扶貧工作的典範。去年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爲2300美元,而1992年時爲69美元。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已在2020年實現。在中國努力減少對受到關稅威脅的出口經濟的依賴時,讓農村地區居民多消費至關重要。中國政府在扶貧方面大舉投入,中國的“脫貧”計劃被作爲可供面臨類似挑戰的全球南方國家借鑑的典範。被問及貿易爭端的影響時,麻栗坡縣縣長肖昌菊提到與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邊境貿易的快速發展前景。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政治學者拉納·米特撰文稱,中國減少貧富差距的方法結合了“自上而下的管理”和高額社會支出。像麻栗坡這樣的項目“是中國傳遞信息日益重要的部分”。他說:“這可能對許多全球南方國家特別具有吸引力,這些擁有龐大農業部門的國家可能會借鑑中國的經驗,尋找實現本國農村地區現代化的方法。”

總部設在香港的新華集團的董事蔡展思表示,在麻栗坡投資的企業仍受到“市場力量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推動,基礎設施改善和政府支持是他家族的公司決定在麻栗坡投資約700萬美元建設現代化茶廠的重要因素,另外還有麻栗坡當地古茶樹的品牌潛力。蔡說:“我們直接僱用了100多人,併爲上下游約1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

在貴州的錦屏縣(另一個扶貧目標縣),總部位於中國技術中心深圳、專門生產視頻遊戲顯卡的某集團公司已向當地一家智慧農業公司和其他企業進行投資,爲200多人創造了生產崗位,還給更多從事承包農業的人帶來就業。農業公司的玉米產品在山姆會員店、7-Eleven商店和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還出口到東南亞和其他地區。(作者埃裡克·拜庫林奧,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