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被美國始亂終棄,加拿大回以“深刻而持久”的怒意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紐約時報》8月10日文章,原題:被美國始亂終棄,加拿大回以“深刻而持久”的怒意 加拿大正在經歷一個尖銳激烈、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憤怒時代”,怒火源頭則是美國。作爲世界上擁有最強大軍隊的國家,美國多次宣稱打算削弱加拿大的經濟,爲吞併加拿大做準備。美國人似乎並未認真對待這種危險的可能性,但美國政府日前真正履行了這一“承諾”,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35%的關稅。美國對加拿大主權造成的威脅如此突如其來,正在重塑加拿大人的生活。

曾在多個領域融合

隨着美國退出其所創立的全球秩序,世界各國正在重新審視其優先事項、改革機構、改變身份認同。到2027年,日本的軍事預算將在5年內增長60%。德國也不得不重新進行軍事化改革,但難以找到願意參戰的軍人,因爲人們反戰的觀念根深蒂固。巴西已經找到一種完全避免與美國接觸的方法——開始使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貿易。這是一些國家生存策略和身份認同的巨大轉變,但沒有哪個國家的變化比加拿大更爲深刻。

在美國的威脅之下,加拿大正處於該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主義爆發期,其規模遠超20世紀60年代的加美融合浪潮。當時,藉由書籍、音樂、廣播以及官方的雙語、多元文化政策,加拿大人的自我身份認同逐漸成形並蓬勃發展。其間,加拿大人的思維模式也發生轉變,既體現在文化層面,也體現在經濟、政治和軍事層面。加拿大精英階層因與美國各個領域的融合而受益匪淺,比如與美軍並肩作戰的加拿大狙擊手、在美國實驗室工作的加拿大科學家、爲紐約出版物撰稿的加拿大作家,以及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加拿大演員等。

美國不再信守承諾

然而,隨着美國逐個擊破自己國家的精英機構,這種令人心馳神往的融合正在瓦解。如今,加拿大安大略省已全面禁止銷售美國酒類,超過2/3的加拿大人計劃今年減少購買美國食品雜貨。同時,加拿大赴美旅遊人數持續大幅下降,比起政治阻力,其背後原因更可能是因爲美國明確表示,在美境內的外國人可能遭到拘留,甚至遭受暴力,且無法尋求庇護。

加美邊境兩側的人們都希望這種經濟上的對抗只是暫時的。但美國政府創造了一個更爲持久的殘酷現實:美國不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國家,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你才能和這些人做生意。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1%的加拿大人希望減少對美國作爲貿易伙伴的依賴。

陷入雙重現實

背離美國不只是加拿大自由黨的立場。近日,加拿大前總理、曾任加拿大保守黨領袖的史蒂芬·哈珀在一場加美議員共同出席的跨境會議上表示,“我可能曾是加拿大歷史上最親美的總理,但我們未來絕不能處於受威脅之境地。”除了貿易之外,美國吞併加拿大的言論深刻改變了加拿大人的自我認知。加拿大軍隊幾乎完全是爲了履行對美國盟友的承諾而設計的。因此,它的規模小且精簡,只有7萬多士兵。實際上,保衛國家邊境此前從來不是加拿大人需要多加思忖的事情。

然而美國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實現最天馬行空的可能性——吞併鄰國。加拿大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停止與美國較短比長,而是如何擺脫被美國掌控的命運。加拿大現在陷入了雙重現實。美國調查公司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顯示,59%的加拿大人認爲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脅,55%的加拿大人認爲美國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盟友。這既是一個難以持續的矛盾,也是一個在可預見未來決定加拿大命運的割裂現實。加拿大與美國分裂,美國也在自我分裂。加拿大與美國的關係正建立在這一裂痕之上。

加拿大就像一個被家暴成性的父親趕出家門的青少年,必須快速成長,不能回頭。加拿大現在做出的選擇將至關重要,將揭示其民族性格。憤怒是一種有用的情緒,但只能作爲一個出發點。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從現在開始,加拿大的力量將完全來自自身。(作者史蒂芬·馬凱,白鷺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