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談判衝刺7月9日大限 臺灣很可能在優先達陣之列

美國貿易談判衝刺7月9日期限,分析師預計臺灣、瑞士、以色列可能優先談成協議。圖爲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美國正在與時間賽跑,試圖在7月9日最後期限之前與貿易伙伴達成協議。除了已與英國談成初步框架協議外,分析師預期臺灣、瑞士及以色列最可能優先達陣,日本和南韓也可能取得進展。由於部分關稅面臨法律挑戰,川普政府也探索其他途徑以實施其貿易主張。

雖曾誇口要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但川普團隊目前僅與英國有初步協議。白宮新聞秘書李維特週二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向貿易伙伴發出7月9日截止日期的提醒。

美歐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將在巴黎舉行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會議上會晤歐盟代表,歐盟也派出技術團隊趕赴華府。川普已簽署命令,鋼鋁關稅自週三起由25%提高至50%,但英國豁免。歐盟警告,若與美談判未果,將於7月14日或更早開始實施反制措施。

研究機構Veda Partners經濟政策研究主任Henrietta Treyz指出,由於川普政府需要關稅收入來抵消稅改造成的財政缺口,125個與美國貿易額極小的國家也難逃關稅衝擊。但她預期,最終可能透過協議,將關稅壓低到4月2日宣佈的水準之下,或是再次延長談判寬限期。

其他分析師認爲,在截止日前,川普政府至少會再達成幾項類似英國的寬鬆協議。

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麥卡錫分析,臺灣、瑞士或以色列可能因爲貿易摩擦較少,優先達成貿易安排。美方也可能宣佈,與日本、南韓等大型貿易伙伴的談判取得進展,或對這些國家延長關稅緩徵期。

由於部分關稅面臨法律挑戰,分析師認爲川普政府可能啓動新的貿易調查,目標可能鎖定印度和越南等有較大貿易摩擦的國家。但這類調查通常需時3至4個月。

在空窗期,川普可能動用1974年貿易法的第122條,在150天內徵收15%的關稅,既能有關稅收入又爲其他談判爭取空間。

此外,他還可能宣佈,基於國安考量對木材、汽車、半導體和藥品等徵收新關稅,並於數週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