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賣3臺電腦就有1臺AI PC!楊元慶稱中國製造成本優於其他任何地方

在關稅戰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造成巨大擾動的背景下,聯想集團(HKSE:992)董事長楊元慶上季度作出“市場份額不掉,利潤不掉”的承諾,在最新財報中得到兌現。

8月14日,聯想集團交出最新截至6月30日的2025/26財年第一季度業績: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2%至1362億元人民幣,創歷史同期新高;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同比增長22%,至28.16億元人民幣;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聯想集團第一財季淨利潤同比增長108%,達36.6億元人民幣。

聯想CFO鄭孝明對記者表示,香港準則下的淨利潤激增主要是非現金性質賬面收益。受與中東Alat埃耐特戰略合作的影響,認股權證公允價值重估帶來1.52億美元收益及可換股債券名義利息2800萬美元。

財報顯示,聯想三大主營業務集團均實現雙位數增長。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實現營收9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其中PC業務創下15個季度以來最快增速;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營收同比增長35.8%;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收入增長19.8%,運營利潤率爲22.2%。

區域表現上,除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36%外,亞太區(不含中國)同比增長39%,美洲區收入同比增14%,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同比增9%。 從市場份額看,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聯想PC市佔率爲24.8%,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是聯想本季增長的關鍵抓手。今日楊元慶對第一財經等媒體透露,目前聯想AI PC銷量已經佔據所有PC銷量的三分之一,遠超此前“年末達25%”的預期,更值得關注的是用戶黏性——AI功能的周活躍用戶在40%以上。此外,聯想非PC業務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至47%,這也意味着聯想正加速撬動“AI+終端”飛輪,以PC爲支點帶動IDG、ISG、SSG多業務協同增長。

不過目前ISG基礎設施業務還未實現盈利。楊元慶援引歷史數據,自2015年併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至今,ISG營收從40億美元擴至增至160億美元,增長超4倍。對比PC業務過去20年裡的增長也大概在4倍,ISG這項業務仍需持續投入提升競爭力,從而把握AI算力需求爆發等增長機會,在未來收穫更好回報。

儘管面臨關稅政策波動,楊元慶對記者表示,關稅沒有對聯想造成太大沖擊,很大程度在於聯想ODM+端到端運營模式。聯想沒有把所有生產製造都外包,自主製造保證了成本的競爭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這一背景下聯想在十幾個國家建立了33個製造基地,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模式,成爲聯想抵禦風險的“護城河”。

楊元慶特別強調,中國始終是製造的“大本營”,聯想把它看作是全球有競爭力的資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爲中國的製造成本優於其他任何地方。假設製造一臺PC,全球其他最優越的製造基地比起中國製造,成本也要高出15美元。

對於預判全球PC市場的增長前景,楊元慶稱主要取決於幾個驅動因素:一是win11帶來的換機機會,尤其是企業用戶加速換機;二是疫情期間購買PC設備進入更新週期,而更主要的推動力來自AI拉動的新換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