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遛狗、亂丟垃圾也坐牢? 印度7300種「生活小事」恐讓人入獄

印度習慣用刑事法律來解決各類社會問題,沒遛狗、遛不夠久,都可能被起訴。路透

你可能想不到,在印度,將動物綁在街上、遞奶瓶給哺乳困難的母親,甚至是私自修理漏水水龍頭,都可能觸法、惹上刑事責任。

BBC報導,根據德里智庫「Vidhi法律政策中心」(Vidhi Centre for Legal Policy)最新發布的報告《制度現況:印度犯罪與懲罰規模剖析》,該中心首次全面盤點印度中央法律中涉及刑事處罰的條文,揭露出多達370部聯邦法規含有刑事條文,合計規範7305種行爲或疏失,從荒誕到嚴重,無所不包。

報告指出,印度習慣用刑事法律來解決各類社會問題,甚至將日常行爲「刑事化」,形成一場「過度刑事化危機」。

舉例來說,一名家長若無視子女就學命令、在動物園亂丟垃圾、讓豬隻亂竄到馬路上,或沒遛狗、遛不夠久,都可能被起訴。

報告指出,讓豬隻亂竄到馬路上可罰10盧比;在動物園亂丟垃圾,可判6個月監禁或2000盧比罰款;若遛狗不當,可罰100盧比或拘禁3個月;向哺乳困難的母親提供奶瓶,則可能面臨最高3年刑期或5000盧比罰金。

這些規範起初可能爲了防止企業濫用(如嬰兒配方奶行銷),但如今連一般民衆也受波及,引發爭議。

報告更指出,印度目前73%的犯罪都可能被判監禁,刑期從1天到20年不等。光是延遲提交財產、納稅或財務申報文件,就涵蓋250多項犯罪行爲。甚至301項罪名仍可判處死刑,其中不乏如破壞油管、哨兵值勤睡覺等非暴力罪行。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些法條鮮少真正執行,卻形成巨大的「潛在威脅」,不僅製造尋租空間、壓迫企業,更成爲官僚體系的負擔。

該報告共同作者納維德・艾哈邁(Naveed Mehmood Ahmad)直言:「這些條文的問題不在於多常使用,而是可能被濫用。」

除了對人民日常生活形成干擾,企業經營更首當其衝。報告強調,以刑罰作爲預設處理方式,不僅比例失當,也經常適得其反。

目前印度法院積壓超過3400萬件刑案,其中72%超過1年未審結,而全國監獄擁擠程度更高達131%負荷,執法系統人力也長期短缺。

報告建議,刑法應限縮在危害核心社會價值的行爲上,如公共安全、國家安全、生命財產與社會和諧。

當局已承諾取消逾百項法條中的刑罰條款,並在2023年已刪除180項。這場法律清理,不只是除舊佈新,更是一場對法律本質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