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忻州“動”起來——我市全民健身開啓發展加速度

當晨曦第一縷金光漫過忻州的天際線,人民公園裡,一柄太極扇“啪”地展開,彷彿喚醒了整座城市的活力;遺山公園的塑膠跑道上,跑者們的腳步與晨光共舞;體育公園的籃球場上,少年們的身影在籃板下劃出青春弧線;雲中河景區內,紅藍騎行道如綵帶纏繞碧波,騎行者們迎着晨風,把低碳健康的愉悅揉進清新的空氣裡……這一幕幕流動的畫面,是忻州全民健身熱潮奔涌的鮮活註腳,更描摹着一座城市向上生長的精神年輪。

圖爲2025年忻州古城籃球嘉年華。

近年來,我市錨定高品質運動空間建設,倡導健康現代化生活方式,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爲引領,深耕賽事活動、完善基礎設施、培育消費場景,全力構建全地域覆蓋、全週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人羣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讓運動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脈。

體育設施建設:從“有沒有”到“優不優”的民生跨越

“以前找個正經球場得騎20多分鐘車,現在小區門口的‘口袋公園’就有籃球架,下班拎着球就能開打!”家住忻州經濟開發區的球迷小王指着樓下的健身角,眼裡滿是滿足。這片不足1000平方米的空間裡,籃球架、乒乓球檯、健身器材與休息座椅一應俱全,傍晚時分總聚集着鍛鍊的居民,成了鄰里間說笑聲裡的新紐帶。

這樣的便民設施,正以“繡花功夫”織入城市肌理。近年來,我市統籌推進競技體育、人才培育、場館建設與產業發展,讓運動場地真正“嵌”進市民生活圈。2024年“國球進社區、進公園”項目爲寧武、靜樂、保德等9縣配齊200萬元健身器材,把運動樂趣送到羣衆“家門口”。截至去年底,我市共爲53個公園、社區配置了乒乓球檯,“15分鐘健身圈”舉步可達。

靜樂縣體育公園的新器材剛安裝好,就成了“網紅打卡點”。“每天來活動活動,渾身都透着勁兒!”70歲的王大爺每天雷打不動來報到。設施的迭代,不只是硬件的升級,更是城市對市民健康訴求的暖心迴應。河曲縣把邊角地、閒置地塊變成“金角銀邊”,長城大街中醫院外的口袋公園草木蔥蘢,涼亭、步道與健身器材區域,成了周邊居民晨練晚遊的好去處。在原平市建成區內,體育場館種類豐富,設施齊全,更擁有專業的教練團隊,爲市民們提供全方位的健身指導。

“這場館真氣派!地板彈性剛好,跑起來腳腕都不酸。”代縣新城體育館內,剛打完羽毛球的李大姐擦着汗讚歎。這座“山西省十佳體育場館”的固定看臺能容納4284人,今年6月晉超聯賽時,觀衆的吶喊聲幾乎要掀翻屋頂。更讓人暖心的是,代縣195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實現健身設施全覆蓋。陽明堡鎮馬站村的“太空漫步機”被村民喚作“幸福器”,農閒時老人孩子圍着轉,曾經冷清的村口廣場,如今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這座小城人均體育場地達3.12平方米,2024年全年辦賽761場次,其中國家級18項、省級5項,1.5萬人次參賽。

市體育局辦公室主任吳傑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全市15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讓市民在運動中解鎖健康年味兒。

在忻州,“去哪兒健身”早已不是難題。忻州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當年底,全市有體育場地面積694.5萬平方米;體育場地13304個,其中基礎大項場地337個,球類運動場地6845個,冰雪運動場地2個,體育健身場地4798個,大型體育場館5個。全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16.7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5項。“今年我市將繼續推動街道社區、鄉鎮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包括2個社區養老機構健身器材項目、5個鄉鎮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項目、3個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項目。此次,還計劃完成15個‘國球進社區、進公園’項目,爲羣衆就近健身提供便利。目前,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吳傑告訴記者。

從城市場館到鄉村廣場,從“口袋公園”到“家門口”健身房,體育設施正完成從“有沒有”到“優不優”的蝶變,不管城裡村裡,下樓就能動,擡腳就能練,廣大羣衆在“處處能健身”的體育生活圈裡各得其樂。

羣衆體育活動:從“少數人”到“多數人”的奔赴

6月22日的雁門關,晨露還凝在草尖,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的1500名越野跑愛好者已整裝待發。“3、2、1,出發!”發令槍響,橙色參賽服如潮水漫過賽道,與古老雄關碰撞出青春火花。

一場場賽事,是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是城市能級的試金石。近年來,我市織密賽事網絡,構建覆蓋全年齡段的本土賽事矩陣。“奔跑吧・少年”系列賽在14個縣(市、區)中小學輪轉,讓孩子們在陽光中享受運動的快樂。

2025年春節的體育盛宴,成了忻州人最鮮活的記憶。1月啓幕的系列活動,在節日裡燃至沸點:大年初八的原平,近2000名職工迎風健步走,他們步履鏗鏘,吸引不少路人加入,成了流動的風景線;正月初九的代縣新春籃球賽,8支球隊從繁峙、原平等地趕來。決賽夜的體育館外,小吃攤擺成了長街;全民健身的熱潮,也涌進了社區的尋常巷陌。1月25日,“全民健身大拜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新春行”活動啓動,指導員們走進社區,把健身技能、運動樂趣打包送到居民身邊。

體育,正成爲新的年俗符號。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春節期間,全市就辦賽20餘項,1萬餘人次參與其中。數字背後,是全民健身事業的拔節生長,是市民對健康生活的熱烈奔赴。

週週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全年不間斷。今年1月份以來,健身氣功比賽、太極拳大拜年、慶“三八”門球邀請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象棋賽,以及雁門關越野賽、晉超聯賽、“環五臺山”越野賽、河曲足協盃爭霸賽、“代州黃酒杯”撓羊賽等賽事活動輪番上演。賽事矩陣的持續擴容,讓全民運動熱情愈發高漲。據悉,今年全市範圍計劃開展社區運動會66場、三大球賽事活動30場。此外,我市還鼓勵各界搭臺辦賽,讓老中青少都能找到自己的“運動舞臺”,活躍在各地的393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則是這場狂歡裡最熱心的“領航員”。

從專業賽場到街頭巷尾,從賽事活動到日常習慣,全民健身早已撕下“小衆愛好”的標籤,成了忻州人最日常的生活節奏。2024年,全市舉辦市級賽事24項、社區運動會101場,1.3萬餘人在運動中遇見更好的自己。運動的種子,已在城市的每寸土壤裡生根發芽。

“體育+”:從“健康增量”到“發展動能”的躍升

賽事扎堆,不僅焐熱了全民健身的場子,更催旺了體育經濟的煙火氣。高規格賽事像磁石般吸引着全國運動員與遊客,帶動文旅、餐飲、住宿、交通、體育裝備銷售“一串兒紅”。

去年繁峙“縣BA”半決賽那晚,縣城向陽路的小超市老闆白巧珍忙得像轉陀螺。“3瓶冰啤!”“兩袋瓜子!”她利落地取着貨,汗珠順着臉頰滑:“這幾天,每天光飲料、礦泉水就比平時能多賣上百瓶。”超市斜對門的燒烤店更是熱鬧,球迷們舉着酒杯碰出歡響,老闆在烤爐前揮汗:“5月以來,氣溫升高加之各類體育賽事的密集舉辦,明顯帶動了店內消費額的增長。”一場籃球賽帶火一條街,正是“體育+消費”的生動註腳。

4月5日忻州古城的第四屆“城牆歡樂跑”,1200餘名跑者穿越古城牆,讓歷史與活力撞了個滿懷。“活動期間,忻州古城周邊酒店預訂量翻番,餐飲、交通、文創產品收入也跟着往上躥。”市文旅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代縣的“體育+”牌打得更響。以“代州黃酒杯”冠名系列體育賽事,將黃酒產品作爲獎品等形式,讓代州黃酒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賽事期間,雁門關景區對選手免門票,“參賽+旅遊+消費”的鏈條越拉越長。據瞭解,因賽事拉動,麗華大酒店今年以來的住宿和餐飲收入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5%至20%。“賽事舉辦期間,全縣酒店常常‘一房難求’。”代縣體育中心主任李東東的話裡滿是自豪。

雁門關越野跑結束後,杭州選手小張帶着家人逛代縣古城:“比賽時看長城沒夠,得細細品品。”他們憑參賽號碼牌免票進景區,還在非遺工坊學剪窗花。

體育賽事活動,早已是激活文旅市場的“金鑰匙”。近年來,我市圍繞“體育+”“+體育”打造品牌賽事,聚力營造“文商體旅”融合發展新場景,體育產業呈多元發展態勢,賽事經濟帶動作用明顯,賽事“流量”正持續轉化爲文旅消費“增量”,體育優勢日益成爲發展勝勢。

暮色中的忻州,運動的熱潮仍在延續:人民公園的廣場舞換了新旋律,體育公園籃球場上跳躍着青春的身影,雲中河景區的夜騎隊伍又成了流動的星河……這座城市的運動故事,寫着健康的密碼,更藏着發展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