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略優先應對臺海衝突 學者:駐韓美軍靈活性有待定義

韓國軍艦「馬羅島號」。(路透)

韓國《朝鮮日報》1日報導說,隨着五角大廈最近在《國防戰略中期指導方針》(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中將「阻止中國入侵臺灣」列爲首要事項,有預測認爲美國的朝鮮半島安全政策也將發生改變。此前駐韓美軍的任務聚焦於遏制北韓,今後可能擴展至對臺防禦、遏制中國等領域,因此韓國軍隊的對朝應對態勢負擔可能會加重。

3月28日,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呂寅曄(Andrew Yeo)也在學會官網撰文,題爲《韓國是否準備好明確自身在臺海緊急情況中的角色?》(Is South Korea ready to define its role in a Taiwan Strait contingency?)。文章指出,雖然尚不清楚川普政府會如何介入臺灣問題,但是政府內部對華強硬派很有可能施壓盟友,加強對臺灣防禦任務的援助。

文章還稱,川普政府已表態將把印太地區放在首位,韓國也必須準備好在包括臺灣海峽在內的印太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章指出,臺海衝突對美軍和美韓同盟意義深遠,且有可能加劇朝鮮半島衝突的風險,因此美韓兩國必須加強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協調。議題應包括,具體定義駐美韓軍的戰略靈活性、臺海危機情況下韓國的軍事作用、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並加強遏制力的方案。

另外,文章指出,若川普「跳過韓國」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晤,或要求撤離駐韓美軍,那麼韓國對川普政府在臺海兩岸政策立場的支持度將下滑。

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9日報導稱,最近國防部發布的戰略方針在優先順序上將「阻止中國入侵和佔領臺灣」提高到最高等級,考慮到人力和資源的限制,將「承受在其他地區的風險」。還提出「爲了讓歐洲、中東、東亞同盟國在遏制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國威脅方面承擔大部分作用,將施壓以要求其在國防方面支出更多費用。」

韓國前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31日在接受《朝鮮日報》電話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明確表示,無論是駐韓美軍還是駐日、駐澳美軍,美國的最終目標都將是中國。如果中國入侵臺灣,美國一定會進行干預,朝鮮半島也必定會陷入風波。」就是說,駐韓美軍的作用可能調整爲對華遏制政策等。

韓國軍方高層人士表示:「在美國目前的戰略體系中,東北亞戰區分爲朝鮮半島和臺灣海峽兩個區域,現在五角大廈可能在討論將其合二爲一。」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樸元坤說:「美國認爲中國2027年能確保入侵併迅速佔領臺灣的能力,所以在此之前要完成(旨在對此進行牽制的)同盟角色的調整。就結論而言,駐韓美軍將在臺灣發揮作用,韓國將面臨自主抵擋朝鮮常規戰鬥力的情況。」美國還可能加快將美韓聯合司令官(兼任駐韓美軍司令官)擁有的「戰時作戰控制權」,移交給韓國軍隊的程序。

《朝鮮日報》指出,隨着美國專注於中國,在歐洲、中東、東亞很有可能後退一步。作爲替代,應對俄羅斯的措施將交給北約,應對伊朗的措施將移交給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應對北韓的措施將移交給韓日。外交消息人士稱:「川普強烈認爲,美國一直以來替友邦國承擔了過大的負擔。」

韓國很可能立即遇到增加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擔金、提高國防費等壓力。川普去年稱韓國是「提款機」,主張韓國應繳納100億美元(約14兆韓元)的防衛費分擔金。該金額約是韓國今年支出的1.4028兆韓元分擔金的10倍。

有人指出,隨着美國改變朝鮮半島政策的可能性增大,韓國政府也應該儘快制定對策。前國防部次官申範澈說:「如果駐韓美軍的作用擴大至中國,對朝態勢必然會被削弱。作爲補救措施,我們可能會要求美方在關島地區部署戰術核武。」

有主張稱,如果在關島部署戰術核武,戰略轟炸機能在2小時內在朝鮮半島展開行動,從而產生相當於在朝鮮半島部署戰術核武的效果。爲了保持對朝核遏制力,還有人提出從美方獲得核動力潛艦開發許可的方案。

不過,也有觀察認爲,本次的方針具有「臨時」(interim)的性質,在今後的韓美談判中會做出相當大的調整。關於駐韓美軍角色變更的擔憂等,美國駐韓代理大使尹汝尚(Joseph Yun)最近表示:「駐韓美軍核心且基本的任務是充當觸發線(tripwire)。」否認了這種可能性。